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大張中學 張傳鵬
古人云:“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幾欲服人者,必兼?zhèn)渫拧薄S型诺慕處?,學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勸導,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yè)底子去“征服學生”;用崇高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去“感染學生”;用真誠、愛心和無私奉獻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用以身作則、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樣去“影響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感染每個學生,在工作中注意言行一致,與學生相處做到言而有信,實事求是。同時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提出適合其特點的要求。針對不同性格、性別、氣質(zhì)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膽大臉厚”的可當眾批評教育,自尊心強的則要個別談心,屬于學生隱私的還要在秘密的情況下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才能得以實現(xiàn)。
但是,有許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形成專制主義,通過高壓手段來讓學生害怕、屈服自己。班主任也就扮演了一個居高臨下、威風凜凜的角色:在學生面前不茍言笑,不論任何場合都扳出一副嚴酷面孔。過度威嚴迫使學生處于被動和絕對服從的地位。這樣學生只好對班主任關閉心扉,敬而遠之,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班主任也就無從談起因材施教。當年諸葛亮力排眾議,七擒孟獲的故事,就是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服其心,而非僅服其身,特別是對后進生更應做到“一分嚴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真正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在該嚴時,愛在細微處。
作為班主任,我們有必要樹立做好班主任的信心,不僅對教育事業(yè)要有信心,對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有信心。中學生有極大的可塑性,學生的進步與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與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有極大關系,只要方法得當,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這個信心,才能認真耐心地探索合適的方法。對學生有信心主要表現(xiàn)在要充分信任學生,特別是對后進或犯過錯誤學生,更要有信心,更要給予充分信任,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他們的轉(zhuǎn)變。
對學生充滿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過高期望,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易出現(xiàn)強求學生得高分,為此不惜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勢頭。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班主任確按單一的目標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終事與愿違,以此完全對學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鐵不成鋼"。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完全忽視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識能力的差別,強求學生接受老師過高的期望,則是一種"揠苗助長"的行為。部分學生始終品嘗不到成功的滿足與喜悅,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甚至誤入歧途,出現(xiàn)逃學、出走等極端行為。要由基礎定起點,由現(xiàn)實定目標,只有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解渴,學生才會有興趣去努力,若目標太高,則會使人產(chǎn)生挫折感,進而失去信心。
班主任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既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目標,又不能對學生有過高期望,要從實際出發(fā),靈活機智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擔負起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社會人才的重任。
面對被喻為祖國未來的學生們,班主任的工作任重道遠;教育好學生班主任責無旁貸,而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關鍵在于教師的敬業(yè)精神。只要我們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對學生悉心教育,堅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當頭。
談到"勤"字,首先應是勤于思考。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首先,班主任要勤于了解學生情況,勤動腦想班級的事情,更要勤動腦尋找比較好的教育契機和方法措施來教育管理學生。其次,要勤于疏導。要經(jīng)常表揚先進,指出問題,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學生,還要經(jīng)常找學生談話,個別疏導。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同時又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感情,雙方都受益匪淺。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小事,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為此班主任要勤觀察,勤交流,勤鼓勵,勤記錄。在工作中以“勤”字當頭,才是當好班主任的一條最有效途徑。但又要把握“勤”的度,不能對學生的生活加以過細指導。那樣學生遇事就會無主見,依賴性強缺少創(chuàng)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極差,在老師面前一樣表現(xiàn),老師背后又一樣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我本著一個原則:學生能干的事,老師絕對不干。班級各類事項都有專人負責管理,而班主任只是個幕后導演者和領導決策人,出現(xiàn)問題時班主任要及時解決,對班委會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級的事情有人管理,學生們遇事主動去做,積極性、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增強。
班主任既要以班為家,以教育好每個學生為已任,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同時又不能對學生加以過細指導,使學生形成依附人格。
中小學時期兒童每天在學校占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個性不夠穩(wěn)定成熟的他們離開父母、家庭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中國有句古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此,即使愚頑如石也能感化。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征服學生的心,用愛去喚醒學生的感知,對學生的成功與失敗皆以誠相待,以父母、以朋友、以姐妹身份相交,必能拉近師生關系,增強教育感化的力量,收到感化“金石”的效果。
總之,班主任工作就如同調(diào)味品中的“味精”,在蔬菜中放得過少則淡而無味,放得過多則苦而難食,只有放得適量,才能烹出美味佳肴。管理班級應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實施教育,也應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愛過則溺縱,嚴過則兇暴,信過則奢求,細過則越俎代庖”。只有適當、適中、適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