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 陳 昕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用作講述事情,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是一種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不管是童話故事還是民間故事等,都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特別適宜兒童口頭講述。兒童講故事寓教于樂,適合兒童心理特點,開啟智慧,豐富頭腦,能有效地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培養(yǎng)兒童對知識的感知興趣,對課外啟蒙教育有很好的效果,是開啟兒童智慧大門的一把鑰匙。講故事可以豐富兒童詞匯、句式、知識,同時提升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促進兒童的思維更加細微準確,想象更加斑斕、開闊。
那么如何才能講好故事,把故事說的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呢?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人們常說,“劇本是一劇之本”,對于故事來說,好的故事腳本,也是一個故事的成功之本,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選材上,一定要選取適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的,孩子感興趣的、孩子表達的好的內(nèi)容是極其重要的,好的內(nèi)容也容易讓孩子本身產(chǎn)生動力。好的故事有“易記、易講、易傳”這三個特點。有了故事的腳本,還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修改。比如時間的限制、兒童表演時能否揚長避短等是修改時要考慮的因素。只留下故事精華部分,步步相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吸引聽眾的興趣。老師和家長切記,千萬不可拿到故事就照搬照講,一定要進行裁剪。比如有一個故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講的是周恩來總理小時候的故事。原來的故事一上來就大段介紹了周總理的生平,和故事主題關(guān)系不大,我就精選了二個生動的情節(jié)來讓孩子講述,比賽時,不但緊扣了三分鐘的時間限制,而且一個從小就立下遠大志向的周總理,被故事演繹的非常讓人敬佩!
好的講述者不只是用嘴巴講故事,還會用眼睛講故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心情的通道,內(nèi)心的體會通過眼神表達出來會有極強的感染力,再加上聲音的感染力,這種雙重感染力就會牢牢地抓住觀眾的心。在故事比賽的時候,有些小選手之間競爭很激烈,無疑,眼神的表達也是拉開“厲害”與“很厲害”的分水嶺。故事表演時,眼睛會說話了,人物、動物就“活”了。例如故事《狐貍吃雞》,狐貍在騙小熊的時候,眼珠子骨碌碌直轉(zhuǎn),就表現(xiàn)出了狐貍狡猾的樣子,而小熊的眼神固定,就表現(xiàn)出了它憨厚老實的摸樣。在表演這類個性鮮明的故事主角時,眼神是最好的輔助表演方式。
字詞清晰、咬字清楚是兒童成功講述故事的基礎(chǔ),清晰的字詞表達可以讓聆聽者輕松地知曉故事內(nèi)容,產(chǎn)生愉悅的感覺。聲音“漂亮”也很關(guān)鍵,漂亮是指聲音的魅力,這種魅力分為先天魅力和后天魅力。有些人天生音色悅耳,但是有些人后天也可以鍛煉出來,眾多藝術(shù)院校的表演和播音主持專業(yè)常在改變著學生聲音的魅力。兒童在講故事的時候,魅力的核心是情感的體會與表達。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chǔ),通過講述時說的聲音來畫畫,讓聽眾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故事情節(jié)都是假定性的,但是好的講述者會用聲音把我們帶入故事情節(jié),一幅幅畫面會隨著故事的推進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講故事的聲音處理的藝術(shù),聲音的快慢高低都能給聽眾帶來不同的感受。一個故事,里面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需要分清層次,用不同的節(jié)奏娓娓道來。有些孩子在故事比演的時候,不分層次,不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進行語氣的轉(zhuǎn)換,從頭到尾一個節(jié)奏,這樣的故事就像在背書,再好的題材都不會抓住聽眾的心。兒童講故事時,應該依據(jù)故事情節(jié)使用聲音的多樣變化,能使聽眾更輕易地感受到細節(jié)。例如故事《姜子牙算卦》,在講述姜子牙的時候,就得考慮到作為給人算卦的先生時的情景,故意拖長聲音,忽高忽低,一邊想一遍算的機智的摸樣。說到砍柴的人時,一開始好奇不相信,這時的節(jié)奏就是偏快的,正好表現(xiàn)出了樵夫耿直、爽快的樣子,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樵夫半信半疑的樣子,講述的速度就應該放慢,到后來姜子牙算的卦都靈驗的時候,語速更應該加快,說出樵夫心服口服的樣子??梢姡蓴H在分寸間,聲音節(jié)奏的處理就像廚師烹飪的火候,細微之處見真情。
兒童在臺上表演的時候,特別是參加比賽的時候,面對陌生的評委,出現(xiàn)緊張狀態(tài)是正常的反應,但也有的兒童在臺上能自信滿滿,一點也不緊張。有些孩子是內(nèi)心的篤定,有些則是刻意控制的淡定。孩子自信的來源有很多,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作品的熟練度,是不是爛熟于心,是不是倒背如流,這是首要因素。還有的是性格因素,有人天生樂觀,有人天生膽小,對于這樣的情況,多上臺表演,多參加比賽,還是能鍛煉出膽量的。一個自信的孩子講的故事也容易精彩。
在兒童故事表演的過程中,還經(jīng)常會碰到以下幾種情況,應該避免,以免造成“減分項”。
一是發(fā)力不要過于猛。
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有些兒童一開口就表情夸張、聲音夸張、動作夸張,希望通過這樣的表演吸引觀眾和評委,殊不知,調(diào)子一下子太高,不利于故事情節(jié)的開展,高潮部分無法凸顯。一個好的故事總有跌宕起伏的發(fā)展,把最高潮留給最精彩的部分,千萬不可出現(xiàn)用力過猛與內(nèi)容不符的情況。
二是動作不要過于頻繁。
講故事,究其根本還是用聲音講故事,動作只是起輔助作用。有的兒童在講故事的時候同時兼具豐富的表演,如果運用恰當,是加分,如果喧賓奪主,則是減分。更有些低年級的兒童,在講故事的時候一句一個動作,就像是啞語表演,把觀眾和評委看的眼花繚亂,反而適得其反。
三是服裝不要過于夸張。
兒童上臺講故事之前,要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有的還可以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的需要裝扮一番,這樣不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還能很好地表現(xiàn)故事里人物的形象。但是,也要避免出現(xiàn)“戲不夠服裝來湊”的現(xiàn)象,好的外部包裝必須是建立在良好的講述能力之上的,這樣才能做到“表里如一”,給人以舒服的感覺。
以上幾點是關(guān)于兒童故事表演的經(jīng)驗之談,有不對之處,歡迎各位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