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明市委機關幼兒園 鄧玉光
幼兒園音樂教育不僅能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和審美能力,增加幼兒大腦功能,對促進幼兒心理發(fā)展和身體健康也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做好幼兒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對整個幼兒教育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學齡前期的幼兒,智力迅速發(fā)展,可塑性非常強,重視幼兒的早期音樂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掘幼兒的潛力,使他們更加符合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在幼兒時期發(fā)展音樂是重要的奠基時期。大量研究也表明,在此時期給幼兒及時的、合理的音樂教育,對將來幼兒的成長,特別是音樂才能的培養(yǎng)具有著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是歌唱,歌唱使人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陶冶情操,完善幼兒的品格。人類表達、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歌唱。
音樂欣賞,是對音樂形象的審美過程。它能陶冶幼兒的情操,開啟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它是一種無形的藝術,它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產生多種情緒。
幼兒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他們會用語言表現(xiàn)對音樂特有表現(xiàn)。有時甚至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這是幼兒對音樂自然的、即興的反映。
幼兒園會對音樂教育活動和日常管理中對學前幼兒發(fā)展水平及狀況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多是結果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由于受結果性評價的影響,幼兒教師和幼兒園管理者往往更多關注幼兒能否順利地進行音樂表演,而忽略幼兒是否能自主自由自覺地進行音樂表現(xiàn)活動,很多音樂活動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地聽教師枯燥講解,幼兒機械地模仿,幼兒很難在音樂活動中體驗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幼兒園大部分擔任音樂課的老師專業(yè)素質和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大部分教師在業(yè)務技能、專業(yè)知識等方面不夠過硬。而年輕教師工作時間短,實踐經驗不夠,缺乏指導,得完全靠時間、經驗的積累,致使教學水平提高緩慢。
部分老師教學方法不夠靈活,不敢大膽創(chuàng)新,在教學方法上還是老一套。在幼兒音樂活動中,教師沒有深入的向幼兒講解歌曲要傳達的意義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是讓幼兒模仿歌唱和動作。大多教師在音樂活動中教的意識強,很少引導幼兒運用靈活的思維。幼兒往往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教。這些定式禁錮了幼兒、教師的思想和行為,讓音樂教學無任何創(chuàng)新可言,同時也嚴重阻礙幼兒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所以說音樂教育作為一門藝術教育課程,幼兒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施教。
第一,音樂就是要幼兒不斷地在體驗中去感知,作為幼教工作者要更多的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啟發(fā)、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去大膽地表達和展現(xiàn)自己的感情、理解和想象。應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給他們以更多更廣的想象和表達空間,肯定和接納幼兒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方式,使他們從中感受到自信、快樂和滿足。
第二,音樂教育并不是單純的娛樂,它滿足了幼兒唱歌的欲望,啟發(fā)、增進了欣賞音樂的機能,發(fā)展了節(jié)奏感,并訓練了節(jié)奏的動作,引導幼兒對周圍事物、勞動、生活的興趣。
第三,加強幼兒園師資建設,注重對新教師的引導和培訓。幼兒園在不斷完善師資隊伍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學能力,注重對新教師的培訓和引導。新教師對工作有一個適應和學習的過程。多參加教研活動,在其中學習到經驗豐富的老師傳授的經驗。
第四,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要培養(yǎng)教師重視以幼兒為主的教學活動設計,改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以幼兒的生活實際為依托,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的樂園。將音樂活動與音樂游戲有機的結合起來,嘗試運用多種多樣的、靈活的教學方式,增強活動的趣味性、游戲性來設計和組織音樂教學活動,使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從而提升音樂活動的質量。
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戲是愉悅的學習,社會是教育的資源。音樂教育回歸生活,讓藝術恢復到本來面貌,讓孩子的生命得以圓滿。音樂教育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和經驗,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對幼兒居高臨下,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和幼兒分享。我們在努力使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同時,應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實現(xiàn)音樂教育回歸生活化,讓幼兒獲得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