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文筆中學 鄭衛(wèi)萍
每個語文老師都擁有45分鐘和三尺講臺,但教學效果迥然有異,有的情趣橫生、氣氛活躍,學生雙眸閃光,興趣盎然;有的平板乏味,沉悶窒息,學生旁聽別望,昏昏欲睡。產(chǎn)生這種不同的效果的原因何在?我認為教師上課的激情藝術(shù)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效果,教學中不僅要有深厚的情感體驗,以飽滿的情緒,昂揚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更要有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手段和藝術(shù)。
語文較之其他學科來說,更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語文教師不僅用思想和邏輯談話,還要用形象和激越的感情談話。以情感人是語文課的重要特點,從某種角度來說,情感是語文教學的命脈。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蓖瑯?,要激起學生的感情,老師自己在教學時就必須有豐富的情感。為此,教師就必須深入的鉆研教材,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luò),體會作者感情的波濤。只有自己先吃透作品,先有情感體驗,先有了是非,善惡、美丑、愛憎的鮮明態(tài)度,出語才會真切,才會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
例如在執(zhí)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時,筆者曾滿懷激情的作了如下課堂導入:親子之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著名唐朝詩人孟郊在其《游子吟》一詩中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復雜微妙的感情全部濃縮在“臨行密密縫”這個藝術(shù)形象上,使無數(shù)后人從中領(lǐng)悟到了如淮河一樣綿長深遠的父母之愛。今天我們要學現(xiàn)代美文作家朱自清的《背影》,更是獨具匠心的再現(xiàn)了這一永恒的主題,它平中見奇,樸中見巧,讀著它,你不能不被它所表現(xiàn)的那種父親對兒子的至親至愛的感情所深深打動,為什么這樣感人?它催人淚下的力量又從何而來呢?我想,從感情的真切誠摯而言,應(yīng)該來自它那既精雕細刻,又返璞歸真的藝術(shù)功力。
教師如此充滿激情的語言渲染,可謂先聲奪人,極富感染力,很快就能把學生的感情凝聚到溫柔深厚的親情中,繼而引申、聯(lián)想、想象,走進生活,走進文本,加深了體驗,為火花課堂教學做好了感情的鋪墊。
劉勰說過:“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確實,情感是連動的,想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根據(jù)文章特點,設(shè)計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樣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學語文教材都是文質(zhì)兼美,富有情感的美文,我們在教學這些文章之時,尤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情緒非常之必要。通過情境的渲染,,可讓同學盡快地進入作品,加深對作品德理解和情感體驗,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比如,在講授《春》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為學生描繪一幅春光圖,讓同學進入春的氛圍,心中充滿對春的向往,這樣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也就興趣盎然了。
不少文學性課文寫得聲情并茂,文質(zhì)兼美,此類文章我們則要注重朗讀,通過多種的朗讀形式來感受作品蘊含的情感。就拿《春》這篇文章來說,我們可以錄制很有春天氣息的音樂背景,在啾啾的鳥鳴聲中,在嘹亮的笛音中,用歡快、欣喜、充滿感召力的語言讀出春天的美景與美情。再如上《鄉(xiāng)愁》一文時,可以多層次地朗讀這首詩,以讀帶講,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感染熏陶他們,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可收到以情動人的教學效果。當然,讀的形式多種,我們可以根據(jù)文章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形式或綜合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語言包括有生語言和無聲語言。無聲語言則主要指體態(tài)語言,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的表情、手勢都可能會不知不覺地激發(fā)學生的豐富想象和引導學生的情感傾向。因此,語文教師在運用有生語言在進行教學的同時,還需要借助自己的體態(tài)(表情、手勢、姿態(tài))來補充,加強有聲語言?!扒閯佑谥泄市斡诼暋?,情動于中亦形于體。聲于體互為補充,互為依存,成為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它是語文教師賴以表情達意的依據(jù)。一個立定不動的“三板”先生很可能會讓學生昏昏欲睡;而能用體態(tài)伴隨形象性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畫面,刻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教師,則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使其不“旁聽別望”。
葉圣陶先生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墩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墩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彼鶑娬{(diào)的是讀詩學文中的想象。沒有想象,就不能把握作品中的形象,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情景,當然也就不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反之,如果教師能夠根據(jù)文章的描述引起學生對作品中“人物、景象的想象”,即“再現(xiàn)”。為此,教師就應(yīng)當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展開積極的思維,引導學生反復品味、字字咀嚼,達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機統(tǒng)一。同時,在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式,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語言“點化”有時如同中國畫中的“渲染”技法一樣,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情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語言,是點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做到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設(shè)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中還他個委婉?!?/p>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各種手段讓學生感知和領(lǐng)略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去品味和欣賞語言藝術(shù)的美。當然,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半桶水,教學中,要掌握和運用激情藝術(shù),教師就要深入鉆研教材,吃透作品,要在語言文字上下一番功夫,要有充分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較高的文學藝術(shù)素養(yǎng)。最后,我特別情調(diào):語文是由靈氣的課程,我們語文教師則應(yīng)當用多種方式激情教學,使整個課堂只能活動活躍,情緒愉悅?cè)谇?,師生共同沉浸在如魚得水、海闊天空的境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