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 劉品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正發(fā)生著變化的巨大,課改的著眼點也逐漸轉向為常態(tài)課堂,并越來越關注常態(tài)課堂的有效性。這種“原生態(tài)”的課常態(tài)課是最真實的課堂教學的呈現(xiàn),它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因此,提高常態(tài)課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便成了我們的追求目標。那么,日常教學中到底什么樣的課才能算作有效呢?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評價。
我們應變“臺詞式”教案為“結構式”教案。原來類似課堂實錄的教學敘述,往往缺乏課堂上的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能力。因此,我們應倡導“結構式”教案,重點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好知識點和重難點,然后根據(jù)不同情況的學生量身定制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并對學生的活動、回答等進行充分預設。這樣的教學設計既簡潔又有實效,這樣的“結構式”備課才能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做好保障。
新課標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式教學。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應學著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上升到“主動參與”的位置,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還應幫助學生習得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面對新問題、新挑戰(zhàn)時,心中有“招”。這樣才能更好的面對變化的世界,能保證自身長久的發(fā)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積極的鼓勵,會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后進學生,對他們更要多使用激勵性評價,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
小學生總是對新知識充滿興趣和好奇心,當學生有了學習某一知識的愿望時,就能引起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隨著學生認識的不斷深入,恰當運用一些教學手段,激發(fā)起學生認知內驅力,保持一種緊張、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狀態(tài),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新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同時,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可以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教學中要學會用最精簡的語言總結、學會“閉嘴”,真正的放權,真正的留給學生進行思考探索、表達敘述的自由支配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啟發(fā)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只有教師管好自己,只有會偷懶,學生才能真正的習得更多、更有用的知識與能力,用“少教”成就學生的“多學”。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21世紀核心技能之一。因此,作為教師應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首先,我們可以針對小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引入時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懸念,誘發(fā)學生想揭露秘密的問題意識。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多種手段呈現(xiàn)問題情境,制造學生認知沖突,使學生確實感到有問題要思考。同時,還可以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思考、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當然,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對敢于大膽提問的學生給予表揚;對于學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問題可根據(jù)情況因勢利導,及時組織大家討論;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如果難以回答,要實事求是地給學生講清原因,并在下課后給予回答。
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現(xiàn)有水平,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不受教材的約束和限制,學會靈活地處理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創(chuàng)設情境性例題,讓學生在興趣中接受知識,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咏邮?。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重新設置例題,增強例題的真實性、趣味性。或是將教材課后習題進行篩選、填充、重組,讓習題更有層次性、代表性,讓檢測更具實效性。教學中,我們應大膽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適當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向現(xiàn)實、有趣和富有挑戰(zhàn)性轉變。
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已有知識與生活經驗。學生是活的,他們具有一定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教師的工作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而不是把學生當成“死的”“空的”,并試圖去“教會”“填滿”他們。教師只需要找到“導火索”,學生就會自發(fā)和他們已有的經驗和累積產生“鏈接”。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切記避免如“沒有我,學生怎么學”這樣的假設,而要大膽鼓勵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情境下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并進行教學設計。
在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和推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技術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應用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及深遠意義是無需質疑的。
課堂從黑板時代進入白板時代,當微課、翻轉課堂來襲,當信息越來越開放,當我們被新技術進行包圍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和面對,技術可以重塑課堂,甚至可以改變課堂的存在形式。雖然技術本身并不能解決教育問題,但技術能有效提高教育的效率。如,班班通、電子白板,都能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能以豐富的聲音、圖像及動畫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嘗試這充分利用這些已有的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喜聞樂見、生動直觀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更輕松的理解抽象的問題,在學習中獲得更多成功。
總之,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21世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做到“教的有效、學得愉快、學有所獲”,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走上“基于常態(tài)的有效教學”課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