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額敏縣第九師165團中學 屈艷梅
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面向全體教師和學生,建立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之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zhì)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需要現(xiàn)代化、科學化,更需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及學習方法。語文教學必須從注入式教學方式及學習方法中解放出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一種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及氛圍,給學生獨立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勇于積極思考探究。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nèi)在品質(zhì)而言的,與之相對的是被動的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美國學者齊莫曼提出:“當學生的認識、動機和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前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出自我控制、自我反饋和自我調(diào)節(jié):在學習活動中能夠?qū)W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控制、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是自主的”。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的學習。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得力,引導得法,才能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的顯著特征,這個轉變主要表現(xiàn)為:改變原有的單一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好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huán)境四因素,在課堂上不斷地進行著對話和交流,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就是溝通與合作的過程。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學習方法,根據(jù)教學任務的不同,有些內(nèi)容可以通過小組活動來完成。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習小組的學生之間形成互相尊重,彼此支持的和諧氛圍,把對方看作是“我的老師”,值得尊重的人。例如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1)你對“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句話如何理解?(2)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作為“我”的同學,“杰利”將怎么辦?(3)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等等。這些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取得共鳴,樹立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我認為“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而且是人才、人格養(yǎng)成的圣殿”。學生只有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學習的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研究者。才能使學生的合群性、競爭性、集體性、參與性得到提高。
探究性的學習具有多樣化的模式,可以是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也可以是接受式的學習,發(fā)現(xiàn)式學習也屬于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方法表現(xiàn)形式是豐富多彩的。指導學生很快進入探究角色,是探究學習方法的關鍵,是對教師的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要適時給學生適當?shù)膸椭?,把探究性學習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關照個別差異的學生,給每一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對于某些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要考慮到他們的興趣、水平和需要,設置不同要求的探究任務。在教師的倡導下,讓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生探究問題,獲得結果的過程,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究性學習,要教會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前,先學會思考問題,調(diào)查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學會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設想學習措施;教會學生觀察生活,參與實驗,紀錄事實,應用各種文體等方法。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主要表現(xiàn)為:允許學生自主的解讀課文內(nèi)容,通過與作品的對話,達到與作者心靈的溝通,學生通過閱讀作品去探究、去理解,發(fā)現(xiàn)作者對這個世界某個方面的觀察,感受與思考。
第一是閱讀方法的綜合訓練。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新課程閱讀的目標在理念上有較大的變化,閱讀的意義一般是搜索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體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和交流是雙向的、互動的、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新課程充分顧及學生閱讀態(tài)度的主動性,閱讀需要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閱讀過程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閱讀時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
第二是口語交際方法的綜合訓練。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形成的,要重視日常生活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就要領會語文新課程中口語交際的要求,將口語交際教學融入教學活動中。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交際活動。如:紀念日或宣傳月、宣傳周教育活動;校園廣播員、電視小記者,參加自己感興趣的班級主題隊會等等。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會表達與交流,學會與別人合作,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從而逐步培養(yǎng)成具有文明素養(yǎng)及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第三是寫作方法的綜合訓練。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長期以來寫作教學是高投入,低產(chǎn)出,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寫出來的作文卻大都是千篇一律,空洞無物,甚至有的文理不通,錯別字連篇。這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教師要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并逐步教給他們掌握一些寫作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語文新課程改革符合歷史的發(fā)展,時代的需要。時代的進步需要民族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要發(fā)展經(jīng)濟、增強國力,就必須要有高素質(zhì)的人才。中小學教育階段,正是孩子們長身體,長知識,逐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期。語文教學則是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語文教師就要教給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要加強對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使我們的學生成長為具有團隊精神、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