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海市東泗鄉(xiāng)西嶺小學 洪燕羨
課堂是課改的主戰(zhàn)場。課改的目的之一是讓小學生“減負”,擺脫“題海戰(zhàn)術”。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今天,考試排名壓力是教師一塊很大的心病,為避免學生考不好引起家長埋怨、學校領導不滿和社會誤解,不少教師在“課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快教完書上的內容,然后大量做練習題,陷入“題海戰(zhàn)術”里。一方面,教師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學校里,幾乎沒有多少屬于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學生機械、重復的訓練,變成了學習機器。說實話,這的確對考試很有用。但對學生,不僅增加了學業(yè)負擔,而且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對教師,也是一種折磨。
課改了,但是有的評價機制未改,減負的最大阻力不是學校與老師,而是“以分數(shù)論成敗”的評價機制。如此,不管學校與老師怎么減負,學生的負擔還是輕不了?!皯嚒眴栴}根深蒂固,要真正做到“減負”有待完善。課改,的確阻力很大,有的進展不明顯,甚至倒退了。很多老師明明知道應試教育那一套不合理,摧殘學生,但面對考試壓力這個巨大的現(xiàn)實,又無可奈何。
課程倡導教學要“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于是,在改革春風的強勢吹拂下,很多教師都在嘗試著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成了課堂常見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大好形勢是令人欣慰的,但在欣慰之余,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有些教師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課改理念,頻頻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但有些小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案例:
這是一節(jié)公開課,教師在提出了問題后,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立即轉身,四人一小組開始討論。只見每個學生的口都在動,說話頻率非???,至于其他成員是否聽到,只有當局者清。幾分鐘后教師喊一聲“?!保瑢W生立即安靜下來,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等待拍手鼓掌,根本不去聽別人在說什么。
作為新課改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其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上述案例中,整個合作交流過程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能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中的“人人參與”,但在熱鬧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學生是否真正討論了這個問題?仔細觀察,大多數(shù)討論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有的在玩耍,學困生根本未參與),學生只是自說自演,而不善于“傾聽別人的看法”。而且討論速度太快,教師沒有給于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交流,這只是一種形式。
新課改課上的學生們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綿羊,他們有的或者站著,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絕說個不停,這樣的課堂難免存在學生濫竽充數(shù)的情況。因此要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全員充分發(fā)動學生,讓學生們先“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積極參與每個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力爭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動中學”、“容量大”、“落到實”、“高效率”、“快節(jié)奏”、“收獲多”。
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讓每個人都動起來呢?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出色表現(xiàn)及時的肯定是讓他們動起來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最可怕的是諷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學的發(fā)言與教師的想法不一致,教師當堂予以明確的否定,并表示出對該生的不滿,甚至讓他難堪,那么這位同學將永遠不會在你的課堂上主動提出或回答問題,也就是說因為你的一句話或一種態(tài)度或者是一個表情,都能影響該生的這一節(jié)課或者這一門學科。
當學生不想開口或不習慣開口的時候,當學生停停頓頓、結結巴巴地讀句子和課文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之后剩下的就是啟發(fā)和等待了。只要問題適當、時間充分、善于啟發(fā),學生很快就會奮起而參與。這時候教學就開始輕松愉快了。
對教師要進行全面、系統(tǒng)、長期的培訓,全面的培訓可以讓全體教師真正接受課程改革,愿意在實際教學中去推進;系統(tǒng)的培訓可以讓教師懂得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推進課程改革;長期的培訓可以防止教師反復,倦怠。只有教師有干勁、有信心,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中,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fā)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探究內容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等。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適切的學習情境,便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質疑釋惑,提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效性,達到好學、樂學,釋放生命本能,發(fā)掘生命潛能的目的。但這些工作量相當?shù)拇?,只有發(fā)揮團隊的力量進行集體備課,才能做好備課的“加減法”,“加法”通過集體智慧的碰撞,能使構想更全面,還經(jīng)??梢宰矒舫鲆鄣幕鸹?,得到“1+1>2”的效果,“減法”通過有效分工,可以大大地減少教師的備課量。
21世紀,是一個以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為支撐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是一個綜合國力源于人力資源的時代。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科技是關鍵,基礎在教育。只有落實課改,進行現(xiàn)代化教育,才能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高素質的人才,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課改順應時代大潮,課改的大潮涌動著,我們也努力去做一個好的弄潮兒吧!課改落實是個長期、曲折的過程,盡管比較艱難,我們也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