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邊州圖們市第三中學 劉曉燕
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xiàn)出內(nèi)心封閉、情感冷漠、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導致感恩品質(zhì)的嚴重缺失。對于青少年而言,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xiàn)。
感恩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認可,并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教育內(nèi)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1.感恩意識欠缺
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認為感恩就是“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今后考上好大學”“參加工作后往家里寄錢”“在心里記著某人對自己的好”;有的認為“感恩是未來的事情”;甚至有學生居然認為父母虧欠了自己,不用感恩父母。
2.感恩行為欠缺
根據(jù)感恩的對象將學生的感恩行為分為感恩父母的行為、感恩師長與他人的行為、感恩社會的行為及感恩自然的行為。調(diào)查顯示初中生感恩師長的行為不是很積極。大部分學生談到感恩,涉及的對象多是父母、老師。這種狀況反映出他們的感恩行為是欠缺的,感恩對象沒有擴展延伸到團體、社會以及自然層面。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有終身的影響。留守兒童感恩品質(zhì)缺失嚴重,因處于青春期,留守老人文化水平偏低,不服老人,甚至與老人對立者較多。“留守”的命運將他們推向孤立的境地,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在爺爺奶奶的面前得不到解決。
學校是專門的教育場所,學校對青少年起決定性的作用。但目前學校教育仍存在不利于初中生感恩品質(zhì)培養(yǎng)的問題。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都背負著“分數(shù)”的包袱。校園生活無疑是有待改善的,條件的局限性,使校園生活無法滿足活潑、好奇的他們。
社會是感恩教育的育人陣地,但目前社會中存在著許多不適宜實施感恩教育的因素。社會上各種不良現(xiàn)象增加,社會風氣敗壞給涉世之初的學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
初中時期是人生的關(guān)鍵時期,具有自身獨特的身心方面的特點。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實效,只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還難以成功,德育包括感恩教育的引導主體不應該是單一的,不能僅局限于學校一方責任,還必須依靠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主體的共同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1.校外聯(lián)動策略
感恩是一種和諧,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的整體和諧。學生所接觸的環(huán)境包括學校、家庭及社會公共場所等方方面面,因此,德育包括感恩教育的引導主體不應該是單一的,不能僅局限于學校一方責任,還必須依靠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主體的共同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2.校內(nèi)互動策略
(1)建設(shè)校園感恩文化,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圍。所謂感恩校園文化是指一種將感恩教育滲透進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文化活動中,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感恩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在“環(huán)境”優(yōu)化中構(gòu)建感恩文化,包括校舍、教育教學物質(zhì)設(shè)備、校風、學風、學校人際關(guān)系。良好的“環(huán)境”能夠營造濃厚的教育氛圍。無論是“硬環(huán)境”還是“軟環(huán)境”,都能使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從而為校園感恩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礎(chǔ)。
(2)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感恩教育。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感恩資源,需要人們進行開發(fā)。開發(fā)的感恩課程又能促進感恩校園文化的形成。利用教材中的古文進行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教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感恩思想這方面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遺產(chǎn),中華文化贊賞“知恩報恩”的美德,它在今天仍然有著極強的教育價值。
(3)理論聯(lián)系實踐,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能夠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活躍思想,陶冶情操,加深并拓寬課堂知識,開發(fā)潛能,能夠促進校園文化整體水準的提升。
1.加強教師感恩意識,發(fā)揮教師的人格感染作用
感恩教育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師有一顆感恩的心,教師帶著感恩的情懷教育學生,才能教育出有感恩心的學生。感恩教育中,教師要重視加強自身的感恩意識,用自身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
2.用師愛進行愛的教育
愛是開啟心靈之門,明智的愛是適當?shù)亟o予加適當?shù)匾蟆N覀冴P(guān)愛學生的成長,要嚴厲要求他們的學習,適當監(jiān)管他們的社會交往。教師唯有多愛他們一點,多和他們談心,多關(guān)心他們的心理變化,多理解并鼓勵他們??傊?,多填補愛的空白,就多成就一顆感恩的心。
3.善于發(fā)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在感恩教育中我們要善于發(fā)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樹立人人是德育教師的觀念。在教書育人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寓感恩的美德教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上課不遲到,不誤一節(jié)課,言行統(tǒng)一,說話算數(shù),尊老愛幼,團結(jié)同志,樂觀向上,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愛崗敬業(yè),尊重學生,樂于助人。老師的美德將會傳授給學生,老師的感恩情懷也同樣會影響著學生的情感。
通過感恩教育,促進孩子知恩、感恩、報恩美好心靈的形成,幫助他們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付出、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離不開社會的幫助,培養(yǎng)了留守兒童感恩的心,喚醒了留守兒童的良知,鍛造了留守兒童的品性,使留守兒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兒童明白了:學會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學會感恩,就能帶著欣喜與熱愛進行生命的遠航;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境界。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能擁有幸福快樂,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