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常山中心小學 張戀鳳
陶行知先生主張“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強調(diào)教育要以生活為前提,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指出“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叫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怎么將課堂引入生活,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要有效地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結(jié)合插圖理解課文是課文插圖最明顯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地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我們可以結(jié)合插圖來感知課文內(nèi)容。如在漢語拼音“b p m f”的教學中,由于剛?cè)雽W的小學生往往對文字材料不感興趣,而對形象直觀的彩圖卻十分感興趣。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結(jié)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看插圖,并配以情境歌“我和爺爺去爬山坡( p ),爬上山坡看大佛( f ),小女孩在聽廣播( b ),愛護大佛不要摸( m )?!边@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拼音教學變得具體形象,而且使所學的四個聲母回歸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教起來生動有趣,學生學得也輕松愉快。
我們也可以結(jié)合插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F(xiàn)行語文教材中的插圖,大都貼近生活,富有情趣,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因此,教師應重視發(fā)揮這些插圖的作用,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包含了教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質(zhì)疑的過程。只有啟發(fā)學生思考、質(zhì)疑,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精讀課文的課后往往會有思考題,這些思考題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重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用好有價值的思考題。如教學《他是我的朋友》一文時,我以課后思考題“我們來找一找描寫阮恒表情、動作的句子,并說一說他當時是怎么想的?!睘橥黄瓶?,確定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線是讓學生體會描寫阮恒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了解他當時的復雜心情。并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確定后,我讓學生去找一找描寫阮恒動作、表情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下批注“當時阮恒是怎么想的”。學生在找句子的過程中,找出了阮恒身上的一對“矛盾體”——獻與不獻?給小女孩獻血,由于缺乏相關(guān)常識,他以為給小女孩獻完血,自己就會死去;不給小女孩獻血,小女孩就會死去。最終,梳理出教學的主線“害怕但更堅強的阮恒”,同時,學生還學會了抓住重點詞來讀懂句子的方法。在讀、找、寫、說中,學生漸漸體會了阮恒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領悟了“他是我的朋友”這一課題的深沉內(nèi)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教育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行動中的美學”,主張學生應該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教學《媽媽的賬單》一文,我先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幫父母做過什么事,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這樣評價當時的做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明白,我們不僅要懂得回報父母的愛,還要明白,回報父母的愛,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情理之中的。再引導學生閱讀美國作家騰登的一篇題為《母親的價格》的文章,從而突破“媽媽為什么在賬單上寫‘0芬尼’?”這個教學難點:媽媽的愛不但是無價的,也是無私的,媽媽只是全身心地愛著自己的孩子,一味地付出,從不計報酬,讓學生受到心靈的洗禮。
如講完《狐貍和烏鴉》一文時,我讓學生想想:生活中有沒有碰見過像狐貍活或像烏鴉這樣的人,你是怎么應對的?把課本知識向生活延伸,學生又學到課本的知識,有懂得怎樣做人。
在教育科技發(fā)達、教育資源豐富的今天,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許多教學手段,實現(xiàn)教育的生活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有些課文課后有“選做題”,且類型眾多:有收集資料的,有看文中插圖寫感受的,有續(xù)寫的……這些他們與課內(nèi)外知識相結(jié)合,體現(xiàn)了教材的彈性,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如《秋天的圖畫》一文,我和學生一起讀課后的選做題:“我想畫秋天的果園。我想檢幾片落葉做書簽。我們辦個展覽吧!”讀完題目,我對課堂進行拓展延伸。圍繞“畫果園、做書簽、辦畫展”的主題,帶學生去學校后面的郊野公園秋游,學生在出去走走、畫畫、做做、展示交流等活動中,觸摸到了現(xiàn)實中秋天,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了語文的實踐能力。
教學《翠鳥》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每組中的兩個句子,哪個寫得更好,好在哪兒?(1)“翠鳥叫聲清脆,愛在水面上飛?!薄按澍B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2)“翠鳥離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這一道題主要是讓學生體會“貼著”、蹬開”“像箭一樣”用詞的生動貼切。由于文章用詞生動貼切的地方很多。于是,我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這兩組句子,讓學生對比讀,找出不同之處。接著,我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翠鳥捕魚的畫面,讓學生明確哪個句子的表達方式更形象地形容翠鳥捕魚動作的敏捷、靈活、神速。之后引導學生再去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自己邊讀邊想象翠鳥捕魚的畫面,也進行句子的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總之,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新時代的教師應重視挖掘生活教育資源,從而優(yōu)化語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