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德慶縣香山中學 林燕梅
在山區(qū)高中生的群體中,農村學生所占有很大的比例。他們的英語習得受到所處環(huán)境、自身心理發(fā)展以及成長歷程的影響,大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英語基礎知識薄弱,對英語學習缺乏信心。隨著廣東高考的改革,英語科在題型上也有一定的變化,其中書面表達(作文)25分,占英語筆試總分的20.8%。對這些學生來說,英語單科能否取得高分,作文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在高考英語復習中,恰當的寫作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山區(qū)學生提高作文的分數,而且隨著寫作能力的提高還可以帶動聽說、閱讀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樹立這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整體提高英語科成績。
我國很早就有知識遷移的教學思想,例如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等教學思想,他還要求學生“由此及彼”。國外也有很多類似的知識遷移的理論,如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賈德的概括化理論,桑代克的相同要素理論等。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在有意義的學習中,新的學習總是建立在原先的學習基礎上,人們總是利用原先的學習來促進后繼學習,而后繼學習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原先的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賈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論。他認為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是遷移的關鍵,兩種學習之間的共同因素是遷移的必要條件之一。
相同要素理論是桑代克于20世紀初提出的一種學習遷移說。認為只有在原先的學習情境與新的學習情境有相同要素時,原先的學習才有可能遷移到新的學習中去。遷移的程度取決于這兩種情境相同要素的多少。相同要素越多,遷移的程度越高;相同要素越少,遷移的程度越低。
山區(qū)高中生英語詞匯普遍較少,運用于作文的詞匯很多都只限于初中詞匯,甚至是小學的詞匯,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平淡無奇,很難得高分。教師在幫助學生復習了高中詞匯以后,可以多給些例子,引導他們在作文當中靈活地遷移運用。剛開始訓練寫感謝信的時候,學生基本用了一個最基本的句子:I am writing to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復習了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第四單元appreciate,appreciation (感激)之后,引導他們把這詞匯遷移到感謝信中:I am writing to appreciate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我寫信感謝你的鼓勵).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to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我寫信對你的鼓勵表達我的感謝之情).可以把appreciate遷移于邀請信中: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come(如果你能來,我將萬分感激). 也可以把appreciate遷移到申請信當中: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take my application into consideration(如果你能考慮我的申請,我將感激不盡)。通過把高級詞匯遷移到作文來,這樣無疑給作文提高了等次,分數也就上來了。
作文是由句子有機組合而成的。單詞好比語言的一個個零散的部件,只有組成了句子才有真正的意義。一篇好的英語作文,除了句子正確外,還要注意語言得體,具備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如果能正確的運用各種從句,倒裝句,強調句等句子也會成為作文增分的亮點。但是由于山區(qū)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要想正確的的運用各種從句,倒裝句,強調句等句子確實是相當的難。但是如果得當的引導學生把所學的句子靈活的遷移,這也是可以做到的。
全國卷英語作文和廣東卷的英語作文有很大的差別,如何精準的把握作文篇章結構和語言的表達是英語教師和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眾所周知,語言和思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英漢思維方式之差異,使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語思維方式的影響。美國學者R.B.KaPlan認為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fā)展呈直線型(linear),漢語的修辭結構呈螺旋型(circular)。英語段落呈直線型展開是典型的演繹與歸納型,即段落先有主題句后接一個個白然銜接的例證句,而后收尾;或與此相反,先有例證句,最后以主題句收尾。而漢語段落呈螺旋型是指作者不直接論證段落主題,而是從各種間接角度來說明問題,最后進入主題。由于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在對山區(qū)高中生尤其是待優(yōu)生的英語作文訓練時,對優(yōu)秀作文范文的背誦,臨摹仿寫也就是說文章的遷移能更有效的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運用知識的前提是掌握知識。要做到把已學的知識靈活地遷移到作文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設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適宜的條件,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把所學知識的遷移,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