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營山縣城守一小 邱艷紅
寫字教學是繼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一項基礎工程,是學校素質(zhì)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一種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我多年從事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學生書寫的正確率一直是影響學生成績的重要原因。為此,我就如何提高小學生寫字的正確率談點自己的看法。
錯別字,顧名思義是指錯字和別字。錯字,一般是無中生有,即在字的筆畫、筆形或結(jié)構(gòu)上寫錯了,似字非字。別字,一般是張冠李戴,本該用某個字,卻寫成了另外一個字。
以學生的作業(yè)為例,其錯字的形式大約有如下幾種:第一種是寫錯筆畫,包括增筆與減筆。第二種是寫錯構(gòu)字的部件。第三種是寫錯字的結(jié)構(gòu)。
錯字在小學生習字之時就存在,以形錯為最多,而形錯又以筆畫的錯誤為最多。別字卻是在識字達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才會出現(xiàn),尤其在中高年級比較明顯。在容易寫成別字的常用字中,又以音同(近)、形近字占多數(shù)。
一是感知能力低。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知覺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觀察事物籠統(tǒng)不精確,辨別能力和空間方位知覺能力都較差,當然這種現(xiàn)象也是一種自然心理成長現(xiàn)象。二是意志薄弱。小學生自控能力不強,意志薄弱,這是他們常寫錯別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三是習慣不好。學過的知識必須不斷復習才能得到有效鞏固。一些學生學會生字后從不進行復習,做作業(yè)時出現(xiàn)遺忘又不去認真分析或查閱工具書。還有一些學生做作業(yè)時有意無意地比速度,寫完作業(yè)又不檢查,當然也會寫出許多錯別字。
一是漢字結(jié)構(gòu)復雜、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jié)構(gòu)成分約有1000個筆畫之多,還有每個字體差異,多一筆、少一筆,就成為不同的字。二是同音字多。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jié)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diào)、漢字僅有418音節(jié)。每個音節(jié)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現(xiàn)象。小學階段的識字量很大,再加上形近、同音、多義等復雜情況,因此小學生稍不留神就會寫錯別字。
識字教學是寫字教學的基礎,小學生沒有全面掌握字的音、形、義是他們寫錯別字的根源。這就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必須根據(jù)字的特點和構(gòu)字規(guī)律把字的音、形、義緊密結(jié)合起來。但是,日常教學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是重視句、段、篇的教學,不重視識字質(zhì)量,求多求快,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別字,思想上不夠重視,糾正不嚴格、不及時,這也是導致學生寫錯別字的重要原因。
充分利用比較的方式對易錯字、音近(同)字、形近字進行分析,著重辨析字詞的含義,使學生形成精確的分化抑制。
一是易錯字——根據(jù)偏旁辨析字義。這類字一般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偏旁組成,其中一個偏旁或兩個偏旁表示這些構(gòu)字成分合成的意義,而學生往往根據(jù)自己的主觀臆斷將其中一部分的意義改變,于是把字寫錯,如“暖”字,學生就經(jīng)常把左邊的“日”旁寫成“目”旁,這就要告訴學生“暖”字兩部分的意義?!芭痹譃椤盁湣保?,代表火爐;爰,代表援助。造字本義,援用火盆或火炕加溫御寒。后來用“日”取代“火”,表示借曬太陽來加溫御寒。了解了偏旁所代表的意義,學生就會把這些字寫正確了。
二是同(近)音字——根據(jù)詞組辨析詞義。比如“提心吊膽”中的“吊”學生容易寫成“掉”,主要原因是沒有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正確意思是“形容非常害怕,不敢去做某一件事,就好像手里提著自己的心,自己的膽懸在半空中一樣?!边@里“吊”是“懸掛,吊著”的意思。而“掉”的意思是“落下,減損,消失”的意思,知道了這個意思,學生肯定不會把“提心吊膽”寫成“提心掉膽”了。
三是形近字——根據(jù)局部不同辨析結(jié)構(gòu)。比如,“弛”字,可以和“馳”“池”“地”“他”等字進行比較辨析,“弛”,本義是“放松弓弦”,與弓箭有關;“馳”指“車馬等奔跑,快跑”,與馬相關;“池”與水有關;“地”與土地有關;“他”與人有關。這樣,從字形入手,更有助于區(qū)分這些形近字的字義。
有些漢字筆畫較多,字形復雜,學生識記起來比較困難,這時我就教學生用拆分組合的方法去識記。如“贏”字,學生總是寫錯,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這個字拆開,再組合,“贏”字由“亡”“口”“月”“貝”“凡”五部分組成,我讓學生每次寫這個字時就依次念出這五部分,念熟了,就不會寫錯了。
新課程標準界定:語文課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那么,識字將看、讀、寫結(jié)合起來,正是實踐性語文課程的體現(xiàn)。比如,教學生學習“冠”字。第一步,從構(gòu)字部件入手,幫助理解字義。“冠”從“冖”(帽子),從“元”(人頭),從“寸”(手),合起來表示用手把帽子戴在頭上。第二步,可以選詞填空或口頭造句的方式進行練習。第三步,指導書寫,主要指導“元”字豎彎鉤的書寫,要能包住“寸”字。這樣,“冠”字的學習就做到了音形義、字詞句和看讀寫的三個結(jié)合,也做到了口、眼、手多感官參與。
采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讓學生記住一些字的寫法,那不僅有趣,而且讓學生記憶深刻,寫字的正確率會大大提高。如區(qū)別“澡”“操”“噪” “燥”“躁”五個形近字,編成順口溜:“用水來洗澡,伸手來做操,噪音惹人惱,有火能干燥,脾氣暴躁直跺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記住一些易錯字的寫法。
綜上所述,錯別字的產(chǎn)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其中的原因非常復雜。學生把字寫正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應重視學生書寫意識的培養(yǎng),加強書寫教學,并樹立為預防而教的觀念,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之初就牢固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提高對正確字形的有意注意,并通過復習與鞏固,力求保持長時記憶,提高寫字的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