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市玉州區(qū)第三實驗幼兒園 尹 燕
當幼兒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他的內心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應,驅使他做出攻擊性行為來獲得滿足。不管是哪種幼兒的攻擊性行為,都會產生無法預想的后果,所以都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心理因素:3-4歲幼兒處于個體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反抗時期,心理發(fā)展的狀態(tài)與水平會影響其今后的個性的健康與發(fā)展。當孩子的需要發(fā)生變化時,沒有得到滿足,而教育者仍停滯不前,幼兒總想將獲得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和嘗試,然而就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教養(yǎng)者的要求與孩子心理的需要發(fā)生了錯位,從而引發(fā)孩子的一系列反抗行為。
(2)道德發(fā)展水平:一般情況來說,如果一個幼兒的道德水平越高,那么他就越容易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同樣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強的幼兒,其攻擊習慣行為也就會較少。反之,其攻擊性行為就越頻繁。
(3)交往能力:小班幼兒的交往經驗不多,缺乏交往能力。他們正處于想與人交往卻又不知道怎么交往,遇事容易感性,解決問題動作為先。不懂得如何與他人交往,是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的一種隱性因素。
(4)性格氣質: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也受其性格氣質特點的影響。同樣,兒童的性格氣質也是不同的。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與其他幼兒有明顯的具有高沖動性的特征。如:脾氣暴躁、性格傲慢、易被激怒等。其表現(xiàn)在常與倫理沖突,超出成人預想。
(5)典型自我中心:典型自我中心的孩子不會以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以自我為主,欠缺一種與人和諧相處的意識。
(6)缺乏安全感:小班幼兒在日常中,如果被受到忽略或者挫折時,容易產生緊張或者憤怒的情緒。這種緊張又不知如何宣泄的怒火,就是說明他缺乏一種內心的安全感。
(1)同伴影響
而在幼兒人際關系交往能力發(fā)展中,同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我觀察的班級里,會有一些“孩子王”經常欺負班里個子比較矮小,性格懦弱的孩子,“孩子王”經常在班里搶奪別人的玩具,在孩子群里占上風。其他孩子也會通過模仿“孩子王”的霸道行為,來獲取內心短暫的滿足感。
(2)教師教育方式、評價方法
有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在班級中形成一種緊張的競爭氛圍。原本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競爭行為,會因為不恰當?shù)慕逃绞?,卻轉化成了具有攻擊性的競爭行為。當幼兒處于一個被排斥的環(huán)境中,會對其他人產生防備心理甚至是防備行為。隨著時間的積累,幼兒的這種防備行為就會演變成攻擊性行為。
(3)幼兒園設施
比如某段時間讓孩子過于休息太久,而有時候又在戶外“放羊”太久。會導致孩子的情緒極其不穩(wěn)定,容易失控,分心,并會出現(xiàn)高頻率的攻擊性行為。其次,幼兒在有限的空間里活動,同伴與同伴之間不免會發(fā)生身體上的碰撞,而幼兒并不能很好的處理同伴間的碰撞問題,就只能通過動手來“解決”了。
不正確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容易使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當幼兒覺得自己“利益”受到了威脅,且某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反抗來達到目的,從而產生攻擊性行為。
許多動畫片的畫面有武打和攻擊性色彩,爭搶、打斗等這些內容都會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很多幼兒會不經意的去模仿其中的攻擊動作,并會運用于與其他幼兒的交往中。
(1)移情指導
移情是幫助幼兒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理解當時的情境,覺察他人的處境。很多孩子因為“自我中心”,移情指導是幫助幼兒“去自我中心”的重要措施之一。
(2)指導宣泄
指導幼兒宣泄的方法有幾種:A.畫出來。當幼兒有不滿情緒時,畫畫就是平復心情的最佳方式;B.唱出來。唱歌是宣泄的最佳良方,把不開心的情緒通過大聲唱出來;C.動起來。人在運動的時候,全身心得到舒展,心情會變得明朗。
(3)指導戰(zhàn)勝挫折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在幼兒收到挫折的時候,成人不應該是單純的哄哄孩子,而是運用正確有效的方法幫助幼兒戰(zhàn)勝挫折??梢酝ㄟ^講故事、情境表演、游戲活動的方式來滲透相關的挫折教育知識。引導幼兒讓從故事情境、游戲中積極尋找正確的戰(zhàn)勝困難的辦法和途徑,從而避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4)培養(yǎng)交往能力
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家長在孩子面前,應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待人接物要有禮有節(jié),言行舉止要文明禮貌,性格要開朗大方。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與他人多多交流;在幼兒園中,教師是幼兒的教授者與引導者,讓幼兒感受到交往的愉悅,讓幼兒在合作小組中學會與同伴相處,如何建立和諧的交往關系,提高幼兒的交往興趣。
(5)培養(yǎng)自制力
根據幼兒愛模仿的特性,應當引導幼兒選擇正確的、良好的模仿對象。幼兒通過模仿,約束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的自制力。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道德觀,養(yǎng)成良好的親社會行為。
提供充足材料與適度空間。幼兒園是引起幼兒攻擊性行為最多的地方。在狹窄的空間里,幼兒的肢體活動得不到延伸,滿足不了幼兒活動的需求,也會引起幼兒內心的消極情緒。不能以成人的要求來要求幼兒。如小班幼兒的活動課控制在10—15分鐘之間,盡量以活動為主;合理安排活動銜接,應動靜結合。
(1)家長
家長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就需要給予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安寧的家庭環(huán)境。溫馨有愛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使幼兒的性格變得開朗活潑;當幼兒有消極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正面的引導和正確的方式來滿足幼兒內心的需求。
(2)幼兒園、教師
教師通過網絡載體,將家長的聯(lián)系方式、號碼、郵箱打印出來,方便家長隨時留言、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針對“幼兒攻擊性行為”這一研究專題,開展交流會。指導家長更深入了解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特點,正視‘幼兒攻擊性行為’,實現(xiàn)家長與幼兒園‘糾正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共同目標。
幼兒攻擊性行為是很常見的一種不良現(xiàn)象,但是也要防患于未然。雖然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并不是短期就能矯正好的,但是作為未來的教育者,我們有責任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