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前鋒農(nóng)場學校 馬麗榮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語文老師有太多的無奈。語文這一學科作為母語,孩子在牙牙學語時就開始學習,這一學科,即使是不學也不至于像其他的理科那樣考試只能考三四十分,這樣就讓很多學生懷著僥幸的心理應(yīng)付這一學科。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學習語文又太難了,做了很多習題,參加了幾個補課班,語文成績還是忽上忽下,即使是有一點提高,幅度也不會太大,學生缺少成就感。家長也認為在這一學科上下太多的功夫沒有意義,這樣就導致我們語文這一學科沒有大的學習氛圍。作為一位一線的語文教師要想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愉快,我們就很有必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語文,讓學生擁有主動、自由的學習狀態(tài)?;谝陨系脑?,我把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希望通過研究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樂學語文的精神。根據(jù)學生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我將采用以下行動策略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引導學生探索新知,享受收獲的快樂,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shù)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興趣?!本实膶肽芗ぐl(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整堂課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度過,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在導入上下功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師輕松風趣的導入,抑揚頓挫的朗誦、漂亮舒適的板書、與課文內(nèi)容相匹配的畫面和音樂,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新課的興趣。使他們進入最佳的學習準備狀態(tài),營造樂學語文的氛圍。
導入絕非雕蟲小技,而應(yīng)該把它看成是一門需要精心準備、認真專研的教學藝術(shù)。這門藝術(shù)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皮亞杰說過:“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睂τ谶@一點,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深有體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yīng)該在導入上多花些心思,在“激趣”上多研究,在一堂課的開始就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所謂課堂評價指的是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改善教師教學而實施的、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jié)果的評價。評價是課堂教學有效的重要手段,但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評價語單一,甚至有很多評價語缺少鼓勵性,更多的是批評指責,即使是學生做的非常好,也很吝惜鼓勵性的評價,只是輕描淡寫一句帶過,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喜悅感、沒有成就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不會高,要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的期待,我們教師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用多元性的鼓勵性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學生的評價,一般地說,鼓勵應(yīng)多于批評、指責,才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尤其應(yīng)注意鼓勵后進學生,一旦發(fā)現(xiàn)有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課堂上要給予每一個孩子機會,根據(jù)問題的難易度,進行有梯度的提問,引導學生把問題回答準確,為鼓勵性評價做好準備。如果面對學生不準確的回答,我們只是一味的批評,一味的給學生貼上“不聰明”“愚笨”等負面的標簽,只會讓學生尤其是后進生,陷入自責自卑中,這樣的評價,讓我們的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更談不上興趣和樂學了。
寫作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個難點,如果我們教師這時的評價不得體,就會打消學生寫作的興趣。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我也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如:每次的日記或作文我都認真批閱,用放大鏡去尋找每個學生作品中的優(yōu)點寫上一兩句評語,如“你的敘述讓我回到了童年”“感謝你這個觀察細致情感豐富的學生,相信你會創(chuàng)造奇跡”……旨在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此外,每周用一定的時間介紹學生的日記或作文稱為“精品回放”時間,讓他們自己讀自己的作品,相互傳閱,相互評比。借此,我把學生作品中的清詞麗句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記錄下來以便學以致用。每周還出一期作文報,把學生習作中的經(jīng)典語言,經(jīng)典篇章打印在作文報上,并發(fā)給家長們閱讀。這種評價方式讓學生深受鼓舞,一部分學生要繼續(xù)努力寫好,一部分學生躍躍欲試,爭取下一次把自己的作品刊登到作文報上。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樂學語文的精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的鼓勵性評價,能夠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樂學精神。
我們知道,對事物或活動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興趣,稱為直接興趣。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的間接興趣,還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直接興趣。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因素,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挖掘,但在應(yīng)試教育下,我們把每一類文體都就行了程式化,提分化的課堂教學,學生在教材中、在程式化的呆板的課堂中,無法發(fā)現(xiàn)興趣,課堂變得一潭死水。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挖掘教材中趣味因素,改變程式化的,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樂在其中。譬如: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我們可根據(jù)這篇寫景散文描述淋漓盡致,充滿魅力,語言生動形象而又清新秀麗,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的特點,重點讓學生朗讀。集體讀,個人讀,男女分讀,小組輪讀,通過讀,激發(fā)學生熱情,體會作者感情,理解作品主旨。在講作文題《花開的聲音》這節(jié)課時,我沒有采用原始的教學程式,從審題、立意上進行點撥,而是針對寫作的內(nèi)容從人生百態(tài),自然的體驗,特長愛好三個方面進行了點撥,這種變換的教學程式頓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有不吐不快的心情,讓學生有想立刻奮筆疾書去寫作的沖動,這樣的作文指導課怎么能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呢?一個好的語文教師絕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過和學生一起閱讀課文總結(jié)出閱讀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樂學的精神。
語文教學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期待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奮斗目標,激情導入、鼓勵性評價、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避免程式化課堂教學,可以讓我們語文課堂更加生動,引生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