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
(江蘇省鎮(zhèn)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兒科,江蘇 鎮(zhèn)江 212002)
小兒肺炎是兒童中常見的疾病之一,以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春季為發(fā)病高峰期。其臨床表現(xiàn)有發(fā)熱、咳嗽、呼吸急促等,主要是由于小兒不慎吸入病原體感染導致的[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了在小兒肺炎的臨床診斷中檢測PCT、hs-CRP 的臨床價值,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8年2 月收治的70 例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配法的原則將患者分為2 組,每組35 例患者。試驗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齡在4 個月至9 歲,平均(4.1±1.9)歲。對照組中男17 例,女18 例;年齡在3 個月至11 歲,平均(5.8±2.3)歲。
1.2 檢測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診斷方法,首先對患者臨床表現(xiàn)進行觀察記錄;其次詢問患者及家屬有無其他感受和癥狀;最后對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和胸片/CT 檢查。綜合各項結果分析患者的病因和病情,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試驗組患者常規(guī)診斷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PCT、hs-CRP 檢測,具體步驟如下:①患者入院后采集兩份5 mL 靜脈血樣。②通過專業(yè)的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器檢測患者的降鈣素原(PCT),形成檢測報告。③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的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2]。④綜合各項檢測結果和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1.3 評價標準 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效果、住院時長以及治療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臨床試驗研究中的數據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以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數據差異以P<0.05 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7.14%;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2.95%,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細見表1。
2.2 患者平均住院時長對比分析 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長為(8.6±2.3)d;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長為(11.9±4.5)d,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長顯著低于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n,%]
2.3 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分析 試驗組的治療滿意度為97.14%,優(yōu)于對照組的88.57%(P<0.05),詳細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n,%]
小兒肺炎是兒童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復雜,因此治療的效果一直有待提高[3]。在臨床中檢測患者的PCT、hs-CRP 能夠幫助醫(yī)生準確地了解患者的情況,從而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和滿意度。
由此可見,在小兒肺炎患者檢測PCT、hs-CRP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對患者和醫(yī)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