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樂
一、何為文本細讀?
語文學習是一門需要進行高強度的思維訓練才可達到新高度的學科。其專業(yè)性、人文性應(yīng)當受到語文人的關(guān)注。讀題,我們說要審清題目要求,這是一種淺層次的閱讀.看報,我們說瀏覽,這是略讀,也是淺層次的閱讀:“細讀”之“讀”才是語文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或者領(lǐng)域的專業(yè)特征。細讀文本,是學生理解分析鑒賞探究等高級技能的體現(xiàn),也是高考考察的重點。
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是否理解到位、是否見解準確,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閱讀《紅樓夢》,魯迅先生說:“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倍@些見解摻和了評論者的主觀色彩,也滲透著歷史的局限。所以,文本細讀必須抓住文本的特性,緊扣文本的內(nèi)容。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文章學知識,了解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學生才能細心、靜心地走進文本的世界,師生共同完成一次心靈的遠游。
文本特性就是“這一文本”所具有的區(qū)別于其他文本的獨有特征。每一篇文章,是每一鮮活的個體,都極具個性化色彩。即使是出自同一作者筆下的文章,也會因為創(chuàng)作背景、個人境遇、文體等因素的影響,千差萬別,各具風采。比如在上《“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時,同樣寫在黃州的兩首詞,同樣寫在蘇軾被貶謫之時,卻在意象的選取、情感的抒發(fā)上有極大的反差?!恫匪阕印穼懹?080年二月,正是蘇軾到黃州不久,詩中“缺月~疏桐”等凄楚蕭索的意象,無不帶有詞人的主觀感受,而在《定風波》這首詞中,詞人的精神狀態(tài)卻是超脫、曠達、悠然,與完成《卜算子》時的狀態(tài)相比,思想上趨于平和、沖淡、成熟。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時,不局限于孤篇的賞析,而是兩篇有機結(jié)合,在仔細品讀之中,領(lǐng)略其中的妙處。
二、如何引領(lǐng)學生細讀文本
1.從文章的標題入手,尋找解讀文本的密碼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緊扣文章的標題,也就意味著扣住文章的靈魂。通過對標題的解讀,我們進一步尋求更為豐富的文字世界和廣闊的閱讀語境。在接下來的文本閱讀中,我們可以放慢腳步,仔細琢磨、用心欣賞。
比如在蘇教版教材必修一中有這樣兩篇外國作品《神的一滴》和《像山那樣思考》,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心理的疏離、譯文翻譯的偏差,導致學生初看標題,疑云竇生?!渡竦囊坏巍饭?jié)選自于梭羅的《瓦爾登湖》中的第九章《湖》,“pond”是池塘的意思,說明瓦爾登湖的面積不大,風景尋常,不足為奇。那為何說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呢?我們不妨這樣啟示學生:“神”可能指的是誰呢?“神的一滴”是否可以理解為這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筆寶貴的財富?《像山那樣思考》是美國“近代環(huán)保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創(chuàng)作的一本隨筆中的一個片段。筆者認為可以提出如下的問題引導學生.是什么原因讓作者生發(fā)了“像山那樣思考”的命題,作者會指引人們思考什么。
2.巧解文章關(guān)鍵詞析大義
在經(jīng)典作品中,常常會在一些局部的關(guān)鍵詞語中,存在作者個性化、陌生化、超出常規(guī)的詞語,隱藏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心靈密碼,既飽含作者的期許,也顯示了語言的精妙。比如食指的《相信未來》中“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边@里就存在著無理性的情感表達,充滿張力的生命呼喊。如果從語法角度看,顯然是不規(guī)范的。我們必須將此句放置在具體的語境中,找出差異和矛盾進行分析。
再如魯迅先生的《祝福》,魯迅先生擅長用名字來揭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心靈秘密。關(guān)于祥林嫂的稱呼,文中多次提到。祥林嫂一開始出場,沒有自己的名字,因為丈夫叫祥林,所以大家叫她祥林嫂。但是,她被迫改嫁賀老六,在賀老六死后,再次來到魯鎮(zhèn),人們?nèi)越兴榱稚?。因為在封建禮教傳統(tǒng)下,人們對她對她第二次的婚姻是不承認的,只承認第一任丈夫的合法性,足見舊社會婦女地位的低下。而人物自身對待名字這個問題不抗爭、不反駁、安之若素,更加深了人物命運的悲劇性。
3.慧眼識細節(jié),于無聲處聽驚雷
在解讀作品的人物形象時,我們不妨引導學生抓住一兩處看似平淡卻大有深意的細節(jié),深入文本,細心玩味,體會人物真實流露的情感,窺探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最后的常春藤葉》中,首先我們可以提出一個關(guān)鍵問題得了肺炎的人,能不能夠活下來,是治療決定的還是病人想不想活決定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了肺炎的人的生命主要是由生理和病理決定的,而在這篇小說中,卻是由一種精神和一種生命的信念決定的。信念決定生命,使小說充滿了詩意。然而,“信念”是一個極為抽象的概念,作者沒有直接揭示它的內(nèi)涵,而是獨具匠心地將它轉(zhuǎn)化為一些可感的事物上。小說出奇制勝地設(shè)計了一個非常微妙的細節(jié),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常春藤葉。它擁有超越愛情的偉大力量。為什么是葉子這個細節(jié)呢?首先,瓊珊是畫家。她對畫面極為敏感:其次,葉子越是平凡微小,越能體現(xiàn)它在凄風苦雨中頑強生存的精神再次,葉子是充滿詩意的象征物,折射出老貝爾曼人性的光輝,也暗合前文提到的“杰作”。
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能抓住一兩細節(jié)做深入而細微的探究和品味,接近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接近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更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閱讀興趣。那么,在解讀文本時,我們怎樣判斷哪些是需要細心品讀的關(guān)鍵細節(jié)呢?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這樣兩個字:“情”“采”?!扒椤本唧w指思想感情:“采”應(yīng)指文字語言的表達,文章“情采合一”處往往就是關(guān)鍵細節(jié)。比如《雨霖鈴》一詞中,次的核心內(nèi)容是“離別”,最能體現(xiàn)離別之情的是“多情自古傷離別”一句中的“傷”,抓住詩歌的詩眼,以“傷”字為突破口,再從具體意象的梳理與涵泳品味中,體會全詞纏綿傷感的離愁。抓住這樣的關(guān)鍵細節(jié),往往“提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既能挖掘文章的內(nèi)涵,悟出作者的真實情感,也會引領(lǐng)學生獲得解讀的智慧,進入更高層次的閱讀殿堂。
文本細讀,能夠幫助學生揭開遮蓋文意的神秘面紗,將覓到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優(yōu)秀文本,特別是經(jīng)典,其超越時間的特質(zhì),決定了文本細讀具有無限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作者單位:南京市六合區(qū)實驗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