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甫
[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這是新課程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chuàng)造,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實踐證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體現(xiàn)學生參與度、激發(fā)學生思維開放度、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度和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度,這樣使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關鍵詞] 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有效學習;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育中一條極為重要的教學策略,它不僅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加學生的語言表達機會、交流機會和活動機會,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有效的小組合作組織策略是落實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體現(xiàn)學生參與度、激發(fā)學生思維開放度、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度和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度,使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一、小組合作討論,提高學生參與度
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合理運用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目前,大班教學大多采用的是同桌討論和全班討論的形式。這樣的自然分組,易于操作,但學生并不能真正投入。特別是那些暫差生,反而易產(chǎn)生自卑感,形成依賴性,加重兩極分化,失去討論的意義。如果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的學習小組,并按圓桌型、馬蹄型座位坐,創(chuàng)設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同時各組中均安排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這樣學生在小組中就能找到能力水平相當?shù)耐?,傾聽他們的見解,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討論。加之小班人數(shù)少,一分組,只有四、五組,教師可一一巡視,使討論更加有效。然而,一些合作學習顯然缺乏精心的設計,討論中,學生不能圍繞問題進行有效的學習。有時教師提出問題后,馬上讓學生開始交流各自的想法,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沒有深刻的思維過程;學生間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夠,彼此不注重聽取對方的意見,在三言兩語地陳述完自己的意見后,就不知道如何將小組學習繼續(xù)進行下去了,小組間的交流很少,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基本上還是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會有不一致的地方,這就需要討論,形成解決方案。首先,要培養(yǎng)小組長。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要慢慢學會合作學習。任何小組成員都必須遵守小組學習中的基本規(guī)則,服從小組長的領導,遵守小組的紀律。其次,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讓學生認識到,當自己的意見與別人有了分歧時,既要敢于堅持,又要敢于糾正。暫時無法給出結論的,要引導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或者找機會與其他小組交流,或者同教師交流。最后,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及時鼓勵每個小組反思在合作交流方面的情況。同時,一些學生參與度不均衡的合作學習確實能增加學生人人參與討論的機會,但好學生參與的機會多,常常在小組中領先發(fā)言,扮演了一種幫助者的角色。后進生或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往往充當聽眾的角色,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很容易被忽視。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參與的只是少部分的好學生,更多學生還是游離于學習過程之外。對多數(shù)學生來說,他們沒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達到提高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做法助長了他們的依賴性,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主性。
二、小組合作練習,激發(fā)學生開放度
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在傳統(tǒng)集體教學師生單維交流中,教師壟斷了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則十分被動的局面,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肯定,小組合作學習無疑是一種較佳的教學方式,它能使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使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xiàn)“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所以,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的確是“動”起來了。課堂練習是數(shù)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開放性練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若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則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互相啟發(fā),共同發(fā)展。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xiàn)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的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大約用多少時間,什么內(nèi)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我們知道擺一個三角形要三根小棒,若只有六根小棒卻要擺三個三角形。想想該怎么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想出了很多辦法。如把兩個人的小棒合起來擺;把小棒折斷擺;用別的類似小棒的東西補充;采用共邊擺等。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都能終積極投入,效果很好。組內(nèi)的不同學生,智能、基礎都存在差異,在合作學習中,可以取長補短,智能互補。學困生不僅能得到教師更多的幫助,而且還能得到同學的幫助。課堂練習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小組合作進行練習,加速認識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fā)揮想象,互相啟發(fā),共同發(fā)展。學生思維活躍,且集思廣益,達到甚至超過了練習的要求,促進了學生間的合作。
三、小組合作評價,培養(yǎng)思維批判度
在小班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進行互評、自評。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對學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質發(fā)展作出量和質的價值判斷,學生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他人,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在相互交往中表現(xiàn)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學生要了解自己的情況,及時改正錯誤。大班教學教師的評價只能局限于一對一的形式,覆蓋面小,對大多數(shù)學生作用不大。教師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展開互評,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由只注重結果發(fā)展轉為注重過程與結果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簡便計算25×104,各人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運算方法。這樣,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僅明確了各種算法的理論依據(jù),而且通過對比分析找出了適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除以上幾點外,合作學習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等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合作學習,耗時較長,教師也較難把握學習進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認真鉆研教材,把握運用合作學習的時機,切不可為合作而合作,把運用合作當作“先進”的教學方法。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呢?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指導。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但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教師在安排學習之前,應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參與進來,了解情況并給予適當?shù)狞c撥;在匯報學習成果時,教師更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明確的判斷,以便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加深認識。可見,教師指導作用發(fā)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同時,要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在同一時段內(nèi),針對同一內(nèi)容進行的學習活動。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其他成員的見解和想法,從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但由于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對同一問題的思維水平必然有高有低。如果教師一概而論,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要求,勢必挫傷優(yōu)等生的積極性,而暫差生則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在提出合作學習要求的同時,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提出新的想法。這樣,才能發(fā)揮小組中每位成員的優(yōu)勢,真正實現(xiàn)共同學習。endprint
四、小組合作競爭,增強課堂活力度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充分地利用競爭機制,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促使教學走向民主,走向開放,讓師生、生生多邊互動,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增強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為達成小組的預期目標,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xiàn),更需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xiàn)目標,因此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jīng)常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和支持,同伴之間要建立一種融洽、友愛的合作關系。許多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都學會了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班級中也形成了團結合作、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優(yōu)良作風。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競爭意識。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滿足其競爭愿望,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開展組間競爭,學生情緒高漲,好奇心、求知欲都在學習中得到了滿足。在各小組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促進的過程中,通過組際交流可以把小組的認知成果轉化為全體組員的共同認知成果,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糾正小組全局性的錯誤。同時,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從而通過橫向的比較意識到與別組的差距,實現(xiàn)共同進步。
合作可以提高競爭能力,競爭可以提升合作成效。采取小組合作和競爭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合作,可以使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通過比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意識,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競爭讓合作學習更有成效。競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團結一致,因為在活動過程中,各組之間,都會有“比一比”的心理,因為各組之間存在競爭,所以小組成員都比較團結。在每節(jié)課的課堂總結與評價階段,請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來宣讀本組的匯總成績,并把每個小組的成績寫在黑板上,從量化上讓學生產(chǎn)生直觀動力,加強他們的競爭意識。有的小組發(fā)現(xiàn)某位同學拖了全組的后腿時,為了全組的榮譽,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幫助這個同學,以求共同提高。同學也都體會到一個人的力量往往是很微弱的,只有在集體的相互協(xié)作中,才能獲得成功。
(作者單位:浙江永嘉縣烏牛鎮(zhèn)嶺下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