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冷無霜清霞 點評/烏耕
春節(jié),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東西在中國人的血液里流淌。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有任何一種文化,比中國的過年回家路,更能精準映射中華民族的寬宥與隱忍,執(zhí)著與繾綣。那些在外漂泊艱辛打拼的人,只要春節(jié)一到,無論關山阻隔、雨雪猙獰,也阻擋不住他們奔向家鄉(xiāng)的腳步。
等候他們的是父母的笑容,是煙花爆竹中孩子們的歡鬧,是親手在家門上貼一副對聯(lián)和大大“?!弊趾蟮臐M足。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端起酒懷,那一刻,在外打拼的委屈、路途中的艱辛,便會化為烏有。
其實,人們想回的不只是兒時的那個家,內(nèi)心更渴望回到一個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精神故鄉(xiāng)。這種關懷是從家庭開始的,漸至鄰里親朋,直至整個國家和天下,這才是中國人“過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飛機、高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構建的交通客運網(wǎng)絡的飛速發(fā)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春運回家難的問題,人們的回家之路變得舒適、便捷。雖然擁擠、擁堵、意外仍不可避免,但有一些時刻總能沁入人心,讓人們在春節(jié)回家的路上不再跌跌撞撞、慌慌張張。
在這條既是終點也是起點的回家路上,彼此溫暖的人們將滿懷著希望和期待,向著新時代、新征程出發(fā)。
十年前,西藏拉薩市的扎西和妻子賣了農(nóng)用車和青稞地,揣著5萬元來到北京從事服裝生意,兒子次仁三年前也來北京上初中。因為在老家買了新房,扎西決定今年早點回家過年,妻子提前一個月回去打掃新房了,扎西要忙完手中的活后才能和兒子一起回家??删驮诨丶仪暗耐砩?,南京的客戶突然打來電話要求補貨,這打亂了扎西的計劃。“工人都回家了,客戶又要的急,做生意最怕丟信譽?!痹髭s緊退票,立馬通知幾個不回去過年的工人來趕活。
等忙完這批活,離大年三十還有四天,買不到票了。他看了天氣預報,這幾天天氣還不錯,回家心切的扎西決定開車回家過年。3600公里左右的行程,如果順利,應該能趕上年夜飯。
快到京石高速出口收費站時,“砰”的一聲悶響,車的右后側被撞了。扎西停下車,責問肇事車主,次仁拉著驚魂未定的父親說:“爸,別著急?!卑讶蔷九七h遠地支在車后,扎西拿出手機拍照,記下對方的車牌號,報了警。好在被撞擊的尾部并不影響駕駛,對方賠償修車費后,父子倆繼續(xù)上路。這時扎西想起兒子剛來北京時,他開車帶兒子去玩,在長城腳下車拋了錨,眼看天就要黑了,兒子站在那里急得快哭了,不停地問“怎么辦”。僅僅過了兩年,看到兒子面對突發(fā)事件竟如此淡定,扎西心里開心極了。
到達西安已是晚上10點多了。躺在床上,白天的驚恐還沒有完全散去,扎西對兒子說:“我看看能不能買到票,你坐車,我一個人開車回去?!眱鹤訕O力反對:“阿爸,我就坐你的車,你不是經(jīng)常教育我堅持就是勝利嗎?”“可是我不想再發(fā)生意外?!薄拔业褂X得不完全是件壞事,那是老天爺在提醒我們不要放松警惕,有了這次教訓,我們以后開車更加小心謹慎,不就好了嗎?”“謝謝你!”扎西摸著兒子的頭。次仁被父親這句突如其來的感謝搞得莫名其妙。“謝謝你像男子漢一樣冷靜地幫助阿爸,謝謝你給了阿爸堅持下去的理由?!?/p>
第二天開始,扎西犯了腰疼,勉強開到了格爾木,一到旅館就睡下了。他對兒子說:“阿爸休息一下,你自己去買點吃的?!薄澳愣歼@樣了,我哪有心思吃飯,你趴在床上,我給你按摩?!眱鹤拥氖譄岷鹾醯模蛟S是心理作用,扎西感覺疼痛減輕了些?!鞍郑抑滥愕难欣厦?,出發(fā)前,我把阿媽給你買的中藥護腰帶著了,我去拿?!睅追昼姾?,次仁拿來護腰,往父親腰上一圍,兩個人都笑了:護腰差不多有三尺,長了一大截。次仁立馬跑到酒店服務臺借來針線。他皺著眉頭,微微瞇著眼,試圖將線穿過細小的針眼,穿了十幾次才成功。扎西趴著指導,次仁一針一線笨拙地縫著護腰,時不時倒吸一口冷氣。扎西知道那是針扎到了他的手指頭??粗鴥鹤宇~頭滲出的細密汗珠,扎西一陣心疼,卻又欣慰無比。
進入西藏地界,父子倆都有了高原反應。扎西小心地駕著車,不敢有一絲怠慢。次仁的臉色紫青、發(fā)亮,扎西的頭也越來越疼,他開始擔心兒子的安危。糟糕的是,離唐古拉山口200米的地方正在修路,嚴禁車輛通過。
一個半小時,仿佛一個世紀那么漫長。就在扎西感覺堅持不了時,路開通了,所有車輛陸續(xù)駛離唐古拉山口。此時,扎西的第一袋氧氣早已用完,兒子正在吸另一袋僅剩不到三分之一的氧氣。
“你現(xiàn)在必須吸我的氧氣,這樣我們才能下山。”兒子邊說邊把氧氣管插到扎西的鼻孔里。兒子的舉動是扎西完全沒想到的。
從唐古拉山口到安多,不到兩個小時的路程里,扎西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淚水涌出來,怎么擦也擦不完。他緊緊地握住兒子的手,一直不愿松開,好似一松手,兒子就會遠走高飛。
剩下的路異常順利,大年三十下午3點,父子倆終于到家了。次仁下車后,仰頭深深吸了一口氣,興奮地享受家鄉(xiāng)的味道。扎西的妻子早就在門口等候,她挽住扎西的胳膊,為次仁系緊圍巾。扎西的目光遲遲無法從妻子身上轉移,團聚的幸福將旅途的疲憊瞬間抹除。
餐桌上,扎西和次仁一口氣吃下兩大盤餃子,心滿意足地打量著明亮而溫暖的新家。不善言辭的扎西趁妻子不注意,悄悄抹了抹眼睛,“這就是家,無論在外辛苦多久,無論離家有多遠,回來了心里才踏實,才樂呵!”
郭小平
盡管鐵路部門加開了多趟列車,車站依然人山人海。還有五天就過年了,人們臉上淌著遮蓋不住的喜氣,拎著大包小包進了車廂,這是上海開往長春的高鐵。
一位銀發(fā)老人漲紅著臉,逐排核對座位號和手中的車票,終于選定12排C號坐下,龐大的旅行袋放在腳邊。乘務員小姐走過來,指著頭頂上方的行李架說:“請把包放上面?!?/p>
老人的臉更紅了,宛若剛灌了半斤二鍋頭的醉漢。他起身,一邊放行李,一邊咕噥:“我知道,我知道?!憋@然,他不愿被人當作一無所知的鄉(xiāng)下人,盡量做出一副熟門熟路的樣子。每當那位曾經(jīng)提醒過他的乘務員姑娘經(jīng)過,老人就會看似無意地把頭轉向窗外,胸脯因緊張而起伏。
列車緩緩啟動,老人低著頭,努力用余光瞅見旁邊的乘客如何放下小桌板,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照著樣,把手中的保溫杯放小桌板上,然后雙手抱著后腦勺,心滿意足往后靠。
豎直的座椅靠背為老人帶來新的煩惱。眼看著邊上的乘客放斜椅背,他也開始研究機關。起初嘗試直接用手往后推,很顯然,沒成功。他抬眼看看上方,企圖從天花板找出答案,仍一無所獲。他東摸摸,西摸摸,一雙蒼老的手,似剛出土的老樹根,摸索著做地毯式排查,始終找不到能放斜椅背的機關。
開始只是好奇玩玩,不多久,老人便認真起來。想必年輕時是個不服輸?shù)闹?,老了坐趟高鐵也能與椅子杠上。
人們各自打發(fā)著寂寥的時光,沒人注意老人,強烈的自尊心容不下他向鄰座乘客求助。過道另一邊有位中年男人,大概從上車起,就注意這位倔強又可愛的老人了,他輕輕搖搖頭,笑了笑。眼前這位老人,大概讓他想起了家中的老父親。
男人吹了聲口哨,無意似的把手搭在扶手上,夸張地翹起蘭花指,摳動扶手前方的活動塊,后背一挺,椅背立刻往后傾斜了三十度。男人漫不經(jīng)心瞥向老人,結果令人失望。老人在我行我素地摸索,顧不上看他的現(xiàn)場教學。
男人重新豎直靠背,夸張地做第二次演示。
過道那邊的老人,此時已脫去外套,急得滿頭大汗。他心急如焚,又不得不作出一副鎮(zhèn)定自若的表情。他悄無聲息把手伸向座椅下方,摸索好一陣子,停頓片刻,又摸向扶手。眼看著接觸到了活動塊,手就收回了。
男人的心吊在嗓子眼,差點脫口而出,但他適時管住了嘴。他不愿看到老人因尷尬而坐立不安。
男人饒有耐心地將椅背豎直,再放下,再豎直,再放下,做著夸張的肢體語言,啪嗒啪嗒,像個好奇的孩子把玩一個新玩具。
老人依然埋頭苦干,臉色越來越紅,幾乎達到燃點,快燒起來了。
男人著急了,發(fā)出各種響動,放小桌板、擰瓶蓋、咕嘟咕嘟喝水……余光始終在老人那邊。
老人聚精會神忙乎自己的事情,對右邊的忙碌充耳不聞。
男人再也沉不住氣了,他左手摸著活動塊,做好預備動作,用若有所求的眼神看著對方,“咳……”大聲干咳起來。
忙碌的老人抬眼,看到男子一動不動的定格鏡頭。如果拍電影,此處應該由兩幅特寫畫面交替呈現(xiàn):一幅是老人欣喜得熠熠閃光的雙眼,一幅是男人夸張的蘭花指。
老人總算看懂了示范,歡喜得像個小姑娘,羞澀地垂下眼瞼。他轉身扳動活動塊,椅背卻紋絲不動。
男人用右手朝下方指了指,示意老人的座椅機關在右側。這位學生領悟力不錯,馬上摳動右邊機關,他期待著這次一定會成功。椅背像故意使壞似的,傲立在身后。
老人再次看向男人,四目相對,男人點點頭,似乎在肯定這位老學生所取得的成績,距離成功只差一步了。男人摳動機關,坐直身子,夸張地往后靠,推動椅背。繼而,他收回魔術師般的手指,重新坐直身體,示意老人大功告成。
老人學著男人的步驟,成功完成調(diào)整座椅靠背這一艱巨任務,長長舒了一口氣。這是一項多么耗費心血的工作啊,老人疲憊不堪投入軟椅的懷抱,閉上眼睛享受緊張后的輕松。
過了一會,老人似乎想起了什么,驚恐不安坐直身子,殷切地看著男人。此時,男人正閉上眼睛打盹。老人打算對男人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對自己剛才沒道謝的做法深表不安。他不忍打擾男人的美夢,只好耐心等著,等待男人睜開眼。接下來的旅程中,老人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男人,生怕眨眼間就失去了致謝的機會。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良久,男人睡眼惺忪醒來,扭頭看著一張因激動而再次漲紅的臉,和一雙閃耀著溫暖光芒的眼。老人向他投來感激的微笑,夾雜著害羞,咧著嘴輕輕點了點頭。
男人誠惶誠恐地接受著一份沉重的謝意,他也沖老人投去真誠的微笑,重重點了點頭。
列車像匹撒歡的野馬奔向前方,車廂里開足了暖氣,溫暖著歸鄉(xiāng)的游子。從頭到尾,老人與男人都沒有說過一句話,可這一點頭,卻勝過多少言謝。
平平淡淡才是真。
流行歌曲這樣唱,哲學家也這樣說。這是勸誘,也是自我安慰。其實,我們都渴望不平淡,甚至是卓爾不群之下的雄視天下。然而,這個太奢華,對多數(shù)人而言永遠是遙不可及的。另外,所謂成功者,從總統(tǒng)到將軍,從富豪到明星,也注定要過一種更忙碌更勞心的生活。所以,就哲學意義而言,所有人都要過庸常的生活,于是在打發(fā)走太多平淡而乏味的日子后,有了節(jié)日有了年。
神的伊甸園。
日子是勞碌,節(jié)日是休憩;日子是長路,節(jié)日是驛站;日子是散文,節(jié)日是詩;日子是水,節(jié)日是酒;日子是節(jié)儉與斂眉,節(jié)日是鋪張與狂歡。
過年具有以上所有的意義,但還不止于此。
樹有年輪,人有年齡。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人也是一株樹,不過它是一種高貴的樹,因為它有情感與意志,有排斥與潔癖,有追尋與夢想。
檢點平生,我們經(jīng)常不由自主地回過頭去,而最深刻最甜蜜的記憶,幾乎都與幼年過年有關。無論哪個年代,也無論富足還是貧困,過年都意味著美食,但往往留在靈魂最深處的,是精神上的愉悅,比如新衣,比如親人間的歡聚,比如新朋舊友的邂逅與重逢。
這是最初的“年輪”,是一個人的生命起點,是我們成長的坐標,也是民族的共同記憶。
在后現(xiàn)代語境下,在物欲橫流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上,在種種爾虞我詐的利益棋局中,我們很容易厭倦并疲憊不堪。這時,故鄉(xiāng)的一條小溪,茅屋的一縷炊煙,親人的幾句叮嚀,歸途中陌生人的友善幫助,大年夜的尋常家宴……會讓你輕輕撣掉身上所有的灰塵與疲憊,重新回到嬰兒與詩人,并在充分休息與補充后,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重新出發(fā)——
回家過年,就是回到我們靈魂的家園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