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可見游戲對孩子學習與發(fā)展所具有的意義和獨特價值。
假游戲和真游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并非真正來自孩子,但卻為孩子所“喜愛”的游戲。我們將這種由成人精心預設、充分干預的游戲稱為“假游戲”。“假游戲”導致兩種結果:孩子要么始終機械重復地開展游戲,要么徹底失去對游戲的興趣。而真游戲是孩子自發(fā)、自由、自選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它能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促進孩子認知、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
那么,我們的孩子玩的到底是高質量的“真游戲”,還是表面轟轟烈烈,實質卻是質量低、簡單重復的“假游戲”呢?
案例
妞妞特別喜歡布娃娃,媽媽為妞妞購買了一套價格昂貴的娃娃變裝玩具。玩具中有多個娃娃以及配套的服裝、包包、“化妝”用具等。媽媽認真仔細地向妞妞介紹了這款變裝玩具的玩法:“妞妞,這些是娃娃的衣服,你每天都可以給她們換衣服;這些是娃娃的包包,你可以讓娃娃帶上包包去逛街,這些是娃娃的化妝品……”妞妞照著媽媽說的那樣,每天給布娃娃換衣服、化妝、配包包,帶娃娃去逛街……重復游戲。媽媽看妞妞玩得那么“專注”,開始刷起了朋友圈。一次,妞妞將娃娃放進了臉盆,想給娃娃洗澡。媽媽看到后馬上制止了妞妞,說:“這樣會弄濕娃娃的衣服,娃娃也會壞掉的?!边^了一段時間,妞妞就將娃娃“束之高閣”了。
分析
●媽媽用昂貴的價格為孩子購買了娃娃變裝玩具,并主觀地將自己認為的玩法“教”給孩子,玩法單一、重復,缺乏創(chuàng)造性。
●當妞妞產(chǎn)生新的游戲想法時,媽媽考慮到可能會損壞玩具,立即制止了妞妞的游戲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孩子游戲的積極性、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
●這種高結構、低變式的游戲材料容易限制孩子的思維。
●游戲過程中,媽媽或高控孩子的游戲行為,或對孩子的游戲置之不理,沉溺于手機微信,最終讓孩子對游戲徹底失去了興趣,這樣的游戲很顯然就是我們所說的“假游戲”。
案例
家里買了一個大冰箱,莫莫對冰箱的包裝紙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媽媽見莫莫非常喜歡這個大紙箱,便將紙箱留下來給莫莫當玩具。
莫莫躲進紙箱蜷縮成一團說:“媽媽,我們來玩捉迷藏吧!”一會兒,莫莫試著搬動紙箱對爸爸說:“快來,這個快遞太重了,我們一起去送貨吧!”
看著大大的紙箱,莫莫又鉆了進去,玩起了開汽車、開飛機的游戲。爸爸媽媽配合著一會兒推紙箱,一會兒抬紙箱,三個人哈哈大笑。
過了段時間,莫莫開始裝飾大紙箱,他用水彩筆在紙箱的各個面上涂滿了顏色。媽媽在旁邊笑瞇瞇地給莫莫當助手。
后來,莫莫又迷上了變形金剛,他夢想著自己能有一件變身盔甲。這時爸爸提議:莫莫,你可以試試用大紙箱改造。莫莫找來剪刀、膠布、顏料等材料,和爸爸一起動手做了起來,花了大半天時間,“盔甲”終于完工了!
分析
媽媽通過觀察了解到孩子的興趣所在,果斷留下了大紙箱,使其成為孩子的“玩具”。大紙箱充分激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日常生活經(jīng)驗,不管是在快遞游戲,汽車、飛機游戲,色彩涂抹游戲,還是變形金剛游戲。在玩紙箱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始終參與孩子的游戲,讓游戲變得更加好玩有趣。
爸爸媽媽的提議引發(fā)了孩子新的游戲思路,而且讓紙箱游戲變得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如在制作變身盔甲的過程中,爸爸引導孩子通過實踐操作來親身體驗,不斷將紙箱游戲從淺層推向深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驗了一物多玩,獲得了身體動作、語言表達、思維想象、動手能力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整個家庭都沉浸在快樂的氛圍之中。這樣的游戲,顯然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游戲”。
真假游戲的特征
假游戲的特征
成人主導,急功近利。成人過多地參與、主導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看似陪伴幼兒,實則牽著孩子的鼻子走,或違背孩子的游戲意愿,將一些自認為的“知識點”強加給孩子,讓游戲變得急功近利,失去了本色。
玩法單一,缺乏創(chuàng)造。游戲玩法十分單一,缺乏可變性和創(chuàng)造性,游戲規(guī)則相對復雜,很容易讓孩子失去游戲興趣。
簡單重復,缺少挑戰(zhàn)。游戲難度低于孩子當前的發(fā)展水平,簡單重復又缺乏挑戰(zhàn),很難支持孩子進一步的學習與發(fā)展。
關注結果,缺失過程。有的家長過分關注游戲的結果,忽視了游戲的過程,其實過程才是游戲最有價值的部分。
淺嘗輒止,浮于表面。成人沒有及時地關注、引導與支持孩子的游戲行為,導致游戲浮于表面,沒有體現(xiàn)游戲的價值。
真游戲的特征
來自生活,趣味多變。游戲來源于孩子的生活,有經(jīng)驗作鋪墊,有興趣作助推,靈活多變,讓孩子百玩不厭。
兒童為主,循序漸進。在游戲過程中,游戲的主角始終是孩子,成人只是配合孩子的游戲,做游戲的陪伴者、參與者、支持者,游戲是循序漸進式的。
富有層次,充滿挑戰(zhàn)。游戲富有層次,同時也具備挑戰(zhàn)性,這樣的游戲能激勵孩子由易至難,不斷挑戰(zhàn)自我,從而獲得階梯式的發(fā)展。
注重體驗,關注過程。只有注重體驗,關注過程的游戲,才能讓孩子在體驗和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結果并不是唯一,過程體驗才是重點。
堅持不懈,由表及里。一個游戲要成為真游戲,需要幼兒及成人在游戲中融入堅持不懈的精神,始終帶著問題、帶著思考,以逐步探究的方式將游戲由表及里推向深入,猶如抽絲剝繭,才能收獲至寶。
走近真游戲,爸爸媽媽這樣做
游戲材料如何選擇
關鍵詞:低結構、生活化、量充足
在游戲材料的選擇方面,價格昂貴、結構復雜的材料并非就是最好的。生活中不乏簡單、質樸卻十分有意思的游戲材料,比如,一把勺子、一根筷子、一個紙杯、一片樹葉、一個花瓣,這種低結構、生活化的材料就是很好的游戲材料。因為低結構材料往往沒有高結構游戲材料那些所謂的規(guī)則束縛,能讓孩子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游戲,在這種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游戲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游戲。比如,孩子對生活中常見的紙杯感興趣,那么如果條件允許,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提供數(shù)量充足、大小不同的紙杯,引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玩紙杯,如把紙杯當話筒,或者玩紙杯壘高游戲……當游戲材料數(shù)量充足時,游戲會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好玩,由游戲引發(fā)的學習價值點也會成倍增加。
游戲情景如何創(chuàng)設
關鍵詞:有情景、增興趣、引思考
在游戲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適時地創(chuàng)設一些富有趣味的游戲情景。比如,模仿快遞員送快遞,模仿餐廳廚師燒飯菜,模仿生日派對等來激發(fā)孩子的游戲興趣。同時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比如,快遞員送什么貨?用什么包裝?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送到哪個地址?……在游戲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不斷引發(fā)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他們對游戲的思考。
游戲過程如何陪伴
關鍵詞:細觀察、?;印⒘艨臻g
爸爸媽媽在游戲過程中的陪伴至關重要,在陪伴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細致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思考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發(fā)現(xiàn)孩子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閃光點,以便后期揚長避短。
陪伴過程中可以有適度的互動,如接一接孩子的話,表示你是時刻關注他們的;有時假裝不明白,讓孩子來解答你的問題,這會讓孩子非常有成就感;或者就某個問題向孩子表示疑問,讓問題成為彼此交流互動的紐帶。
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要為孩子留足游戲空間,讓他們自由表現(xiàn)、自主探究,必要時給予支持。比如,孩子在玩紙杯壘高的游戲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壘高比賽,假裝比孩子壘得低或壘的杯子倒塌了,并向幼兒討教經(jīng)驗,由此實現(xiàn)高質量的陪伴。
游戲內(nèi)容如何延續(xù)
關鍵詞:聽心聲、拋問題、共探究
將游戲推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離不開爸爸媽媽的推動。怎樣做才能讓游戲內(nèi)容得以延續(xù),越玩越有意思呢?
其一,游戲過后傾聽孩子的心聲很必要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游戲中的發(fā)現(xiàn)、收獲或問題,了解孩子當前的游戲狀態(tài)以及他們后續(xù)可能需要的支持。比如,紙杯壘高游戲中,當壘到一定高度后,紙杯總是會倒塌,那么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聽一聽他們的想法,根據(jù)他們的問題與需求增加相應的輔助材料。
其二,拋問題。作為家長,在面對孩子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或需求時,先不要急著給予解答,我們可以采用拋問題的形式去引發(fā)孩子的思考,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
其三,和孩子圍繞某個問題進行共同探究。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利用多種途徑、渠道來探究問題,幫助孩子在獲得答案的同時,收獲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和孩子一起搜索紙杯搭建的相關視頻,并和孩子一起觀看,用慢放、暫停等方式觀察搭建細節(jié),并引導幼兒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不斷積累經(jīng)驗,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