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阿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腦科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5)
抑郁癥為常見精神疾病,患者以意識活動減少、認知功能損傷、情緒低落、反應遲鈍和意識活動減少為主要表現(xiàn),甚至可出現(xiàn)自殺等極端現(xiàn)象[1]。本研究分析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老年抑郁癥患者,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研究組男31例,女21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7.21±2.77)歲。對照組男33例,女19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7.17±2.8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1)心理疏導。抑郁癥老年患者對外界信息接受速度慢,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過程需具備充分耐心、責任心,耐心傾聽患者傾訴,幫助患者宣泄內(nèi)心情感,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并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方法,如鼓勵、陪伴、介紹成功案例、囑咐家屬陪伴、音樂療法等,緩解患者不良情緒。(2)精神護理。在患者配合度較高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說明抑郁癥發(fā)生的機制、治療方法等,對于存在嚴重抑郁或自殺傾向患者,需加強監(jiān)護,確保全天陪護,并確?;颊哌h離危險物品,囑咐患者家屬發(fā)揮監(jiān)護作用。在病情穩(wěn)定后多和患者溝通,掌握其心理動態(tài)并給予針對性治療[2-3]。
比較兩組抑郁癥康復效果;護理依從性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護理依從性越高)、平均住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
顯效: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降低80%以上;有效: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降低50%~80%;無效: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降低50%內(nèi)。抑郁癥康復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抑郁癥康復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組別n顯效有效無效總效率對照組52 17 25 10 42(80.77)研究組52 37 13 2 50(96.15)x2 6.029 P 0.014
干預前兩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相近(P>0.05);干預后研究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x±s,分)
研究組護理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且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評分、平均住院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評分、平均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n依從性評分(分)平均住院時間(d)對照組52 80.14±2.34 7.14±3.57研究組52 96.51±3.42 5.14±2.61 t 8.291 9.054 P 0.000 0.000
老年人為抑郁癥高發(fā)人群,心理素質(zhì)差,容易出現(xiàn)逆反和配合度低下的現(xiàn)象,影響治療效果,導致生活質(zhì)量降低,在積極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需注意給予患者有效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5-6]。心理疏導有助于根據(jù)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個體化護理,增強其治療信心,使其保持樂觀態(tài)度,促進患者治療配合度的提高;精神護理則根據(jù)患者病情給予有效護理,在較為配合的情況下加強健康教育,在敏感時期加強監(jiān)護,在穩(wěn)定期加強溝通,可有效預防不良事件的出現(xiàn)[7]。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且抑郁癥康復效果、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這是因為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可有效緩解其抑郁情緒,而情緒的改善有提升了患者的臨床配合行為,有助于提高患者遵醫(yī)用藥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加速了患者康復,縮短了住院時間。金鳳仙,趙建利的研究[8]也顯示,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確切,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老年抑郁癥患者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改善抑郁癥狀,提高護理依從性,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