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間至昧是清歡》的劇名迷惑了很多觀眾,觀看后大家發(fā)現(xiàn),該劇的主人公的名字分別是:丁人間、翟至味、安清歡,兩男喜歡一女,瞧這名字起的。近些年拗口的影視劇劇名不少,如《行走的雞毛撣子》,觀眾問,雞毛撣子能走嗎?還有《翻滾吧蛋炒飯!》,《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等,愈發(fā)令人不懂了。對于影視劇名字,大家有什么看法?
別讓爛片名毀了好電影
如今,同一檔期上映的電影五花八門,甚至同一天就能有七八部電影上映。對于普通觀眾來說,面對如此多的選擇,到底花錢看哪部電影呢?拋開鋪天蓋地的電影宣傳,強大的演員陣容以及來自朋友圈的口碑好片,很多時候,片名是至關(guān)重要的。很多觀眾在選擇電影時,會通過電影名來判斷電影的內(nèi)容,是否合自己的口味。比如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XX特工、功夫XX,古惑仔XX,怪獸XX,XX奇遇,基本上可以高度概括電影的分類,是恐怖片,還是動作片,適合小朋友,還是情侶。清晰直觀的電影名往往更容易吸引目標觀眾,當然也總有一些片名不知所云,甚至讓人看了片名就會馬上放棄觀影了。
比如前幾年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相信大多數(shù)觀眾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是沒有太多期待的,片名看著就很像我們印象中的那種無厘頭的印度歌舞喜劇,準備嚼爆米花打發(fā)一下時間的。誰想到看完電影才發(fā)現(xiàn),這完全是一部讓爛片名毀掉的好電影啊。阿米爾汗的表演就毋庸置疑了,整個故事的主題也是深刻的,主人公在人生成長道路上的不斷探索和追求,也讓人們反思整個社會和教育的問題。諸如此類的片名數(shù)不勝數(shù),《夏有喬木雅望天堂》《羅曼蒂克消亡史》《鋒味江湖之決戰(zhàn)食神》《快手槍手快槍手》《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不是晦澀難懂,就是表述不清,讓人摸不著頭腦。
相反,一部好片名,往往可以提升電影的影響。比如《這個殺手不太冷》《春光乍泄》《天下無賊》……這些片名看上去有意思,又暗示了電影核心。片名是電影宣發(fā)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工具,怎么便于搜索,又能引發(fā)社交媒體的二次傳播,這就需要電影工作者的智慧了。畢竟要把幾萬字的劇本,兩個小時的影像,濃縮成幾個字的片名,是需要一定功夫的。電影拍得好,未必片名取得好,但好片名一定是電影好電影賣座的強大推動力。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千萬別讓爛片名毀了一部好電影。
白鴿
“名正言順”方為正道
常言道,人如其名。凡事雖然沒有絕對,但一個人的名字作為他最重要的代號,其中無疑蘊含關(guān)于這個人的許多信息。試想,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陳寅恪這樣的名字,和李大狗、葛二蛋、許三多這樣的名字之間,差別還是巨大的。
人是如此,影視劇也是如此。從一部戲的名字當中,我們往往也能看出它的來路與“出身”,志向和旨趣。比如,如果一部戲敢叫作《西游記》、《康熙大帝》、《走向共和》這類的大名,那它一定是出身于“名門正派”,想來也會基本忠實于原著和歷史史實,是正劇。但如果一部戲名字就叫作《春光燦爛豬八戒》、《康熙微服私訪記》、《慈禧秘史》等小一號的名字,我們就知道其中應該是演繹的成分居多,加入了不少野史與傳說的內(nèi)容,是戲說。而一旦我們看到一部戲叫做《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白衣?;ê痛箝L腿》,甚至《跟我的前妻談戀愛》時,我們的心中不禁就會打個問號——這部戲名字取成這樣到底想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其實,名字取得不嚴肅、不正派還只是當下圍繞電視劇名產(chǎn)生的種種亂象之一??v觀諸多影視劇名,跟風一擁而上高度雷同者有之?!读餍腔▓@》之后,《一起去看流星雨》、《一起來看流星雨》、《一起又看流星雨》等“流星”系列接踵而至;奇葩朵朵天雷滾滾者有之,《小爸爸》、《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桃花俠大戰(zhàn)菊花怪》,把人們的三觀雷得外焦里嫩;詞不達意不知所云者有之,前有《行走的雞毛撣子》,現(xiàn)在的《明天我不是羔羊》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發(fā)生在某地方電視臺的子頻道,該頻道就把改劇名作為抓人眼球、提高收視率的獨家法門。在這個臺播出的電視劇名,很多都被改的面目全非,《北京愛情故事》被改成《愛了亂了》,《盛夏晚晴天》被改成《愛情買賣》,《忽必烈傳奇》被改成《打仗天才忽必烈》等,都是該臺的得意之作。劇名一改能否提升收視,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改后的名字無疑拉低了劇作在許多觀眾中的第一印象分。
事實上,隨著信息傳播的加快和自媒體的高度發(fā)達,口碑已經(jīng)在收視率和票房當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叫好不叫座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少。而口碑說到底還是內(nèi)容的質(zhì)量,而不是起了一個什么樣的名字。有時候,真替那些總想著動小心思、耍小聰明的創(chuàng)作者著急。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內(nèi)容質(zhì)量的提升上,而用在跟風和聳人聽聞上,實在是舍本逐末的愚蠢之舉。反過來說,如果一部劇真的好看,還真不怕取了一個比較普通一點的名字,真不怕“養(yǎng)在深閨無人識”。前不久,高口碑的歷史大局《大明王朝1566》在首播十年之后再次復播,引來一片贊譽之聲,即是明證。
李雪源
看不懂,就對了
電視劇《人間至味是清歡》算是又一種電視劇的起名方式,將主角名字嵌進劇名,有點類似《何以笙簫默》,該劇女主的名字叫趙默笙,男主的名字叫何以琛,當時筆者念了好幾次,才勉強記住了劇名。如今有一個現(xiàn)象,電視劇的集數(shù)是越來越長,劇名則也常常在創(chuàng)新,如《奇星記之鮮衣怒馬少年時》、《一碗咖啡大蒜香》,確實有點讓人不知所云。又如《想和你再去吹吹風》、《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一看應該是愛情戲,名字太抒情。還有《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春風十里,不如你》,名字中得加逗號了。還有更厲害的,《香蜜沉沉燼如霜》、《為了你我愿意熱愛整個世界》《寂寞空庭春欲晚》、《山月不知心底事》、《不負如來不負卿》,是詩歌嗎?是口號嗎?
起一個讓人不懂的劇名似乎成為時尚,對筆者來說,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比如《人間至味是清歡》,至少讀起來還順口,也有點詩歌的味道。要是改成俗一點的劇名,比如《我們愛清歡》,倒是明白了,卻缺少點神秘感?!洞猴L十里,不如你》改編自馮唐的小說《北京北京》,如果用原名,也不合適,因為這部劇實在不能代表北京?!兑煌肟Х却笏庀恪菲鋵嵤侵v述南北差異的,喝咖啡的和吃大蒜的打在了一起,也有點道理在里面。endprint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名字實在不怎么樣,可是它改編自同名熱門網(wǎng)絡小說,如果改了劇名,估計會流失很多粉絲,要怪就怪原作者這起名字的水平?!恫回撊鐏聿回撉洹芬彩峭瑯拥脑?。所以,一些網(wǎng)絡熱門小說,本來寫的時候名字就不考究,可能是作者的靈感一現(xiàn)。但是出名后,改成了影視劇,也就只能是原名了。影視公司是不愿意改名的。
說來說去,今天,影視劇劇名已經(jīng)不太重要,觀眾的寬容度高了,而重要的還是內(nèi)容。因為名字你看不懂,所以可能還能調(diào)動你的一點好奇心,還能關(guān)注下,看不懂,就對了,至少有特色,有神秘感,還符合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審美。
平沙
記者觀點
別讓誦讀只是字典上的一個詞
日前,筆者有幸參加了“為你誦讀”杯第二屆“中華誦讀大賽及頒獎盛典”,又一次見證了“中國十佳誦讀新秀”、“中國十佳誦讀小明星”的產(chǎn)生,這不僅讓誦讀愛好者獲得了價值認同,也讓平時關(guān)注得較少的誦讀藝術(shù)受到廣泛關(guān)注。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國是誦讀藝術(shù)源遠流長的國度。自先秦開始,中華民族就以長短高低各不同的吟誦方式,創(chuàng)作、熟記、理解、傳授古詩文,傳播優(yōu)秀文化成果,感受母語文化的魅力。然而現(xiàn)在,喜歡誦讀藝術(shù)的讀書人少了,幾乎成了極少數(shù)人的小圈子藝術(shù),只是在一些文藝節(jié)目中能出現(xiàn)優(yōu)雅動聽的誦讀表演。但盡管臺上的誦讀藝術(shù)家表演專注、感情飽滿、表達完美,不少年輕觀眾仍認為這種表演“早已過氣”。目前,大家的誦讀能力整體下降,不少主持人、語文教師、演講者等缺少誦讀藝術(shù)素養(yǎng),主持節(jié)目、示范課文閱讀或演講時,雖并非“嘔啞嘲哳難為聽”,卻往往是毫無情感和美感。而更多的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只有嘰里呱啦的背誦和悄無聲息的默讀了,全沒有什么美感可言。對漢語語言節(jié)奏、韻律、意境的整體駕馭和表達,似有一代不如一代之虞。
古老的吟誦需要搶救。據(jù)粗略估計,全國會吟誦的有幾千人,大多已八九十歲,且散布在各地,很難找到。如果再不搶救和傳承,那些聲音就會永久消失。而誦讀,恐怕也將只能成為字典上的一個詞了。
為了弘揚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有必要重拾誦讀之美,讓誦讀成全民閱讀的有力實踐者和推動者,免得誦讀成為消失的藝術(shù)。而對于誦讀藝術(shù)家,我們有必要廣而告之,并趁熱打鐵地整理出一些他們的誦讀音像,予以公開發(fā)行,讓后來者認識到誦讀之美,重拾誦讀興趣,傳承誦讀藝術(shù),在誦讀中享受語言的魅力,感受經(jīng)典不朽的力量。
李雄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