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習是語文的生活之旅,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自己的語文,需要教師整體建構語文課程。教師建構語文整合式課程,引導學生開展單元整合教學、經(jīng)緯主題閱讀、語文項目式學習,有助于優(yōu)化他們的語文生活。
【關鍵詞】語文整合式課程;語文生活;單元整合教學;經(jīng)緯主題閱讀;語文項目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9-0025-03
【作者簡介】陳林靜,南京市百家湖小學(南京,211100)副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在語文教學中,關注課與課、學科與學科、課內與課外之間的聯(lián)系與整合,以聯(lián)系和整合為基本策略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的學習,建構語文整合式課程,有助于優(yōu)化兒童的語文生活,使他們的語文學習獲得更佳的路徑,從而促進其人格、活力、悟性在語文生活中得到立體化的生長。
一、探尋:語文整合式課程的價值指向
在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當下,我們需要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地、廣泛地、有遠見地追尋有意義的學習。語文教學應變語文課堂為兒童的語文生活。兒童的語文生活應是好玩、有趣的,是活動化、游戲化的,是有助于兒童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語文整合式課程實踐研究不但是一種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種觀念、一種理念。
1.課程整合,為未來而學習。
課程整合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嘗試整合課程的教學,強調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2001年,我國頒布的21世紀第一份課程改革指導文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把“課程綜合化”作為改革的目標之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笨梢?,綜合化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路徑,語文課程本身的特點——綜合性和實踐性是趨向綜合化的內在要求。
2.整合對話,點燃兒童潛能。
對話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教育先賢孔子和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蘇聯(lián)文化學家巴赫金認為:“對話交際才是語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處?!闭Z文整合式課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強調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鼓勵不同的學生盡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獨特的才能。優(yōu)化兒童的語文生活,表達了對兒童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核心關切。
3.學會學習,享受語文生活。
語文學習是母語學習活動,“用語文”才是“教語文”“學語文”的實質,學生應該通過多種途徑發(fā)現(xiàn)、體驗語文,在生活化的語文實踐中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整合式課程強調讓學生始終處于能動學習的主體狀態(tài),在各種情境體驗中學語文、用語文,強調在不同的主題模塊中實現(xiàn)學生愉悅的語文生活,以促進學生的潛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諧、持續(xù)的發(fā)展。英國哲學家和教育理論家懷特海認為: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華中師范大學楊再隋教授提出:“要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景還原為生活情景,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眱和Z文學習的目標就是更好地享受語文生活。
二、發(fā)掘:語文整合式課程的內涵及其教學特點
1.語文整合式課程的定位。
語文整合式課程強調整合“以社會為本”與“以人為本”這兩種教育觀,形成社會價值與人的價值并行提升的教育理念,建構有生活價值的課程,它包括學科知識、學習方式、學習生活、社會資源的多層整合,旨在利用整合與運用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具有整合思維的現(xiàn)代社會終身學習者。
2.語文整合式課程的教學特點。
語文整合式課程倡導讓兒童在廣闊的語文生活中獲得語文學習的快樂,其教學特點是學習個體呈現(xiàn)出主體性,學習過程強調活動性,學習探究注重問題性,學習內容突出方法性,學習評價注重立體性。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必須隨之形成不斷超越自我的意識和能力,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質教學設計”。
三、建構:語文整合式課程的校本開發(fā)及其教學策略
1.單元整合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整體設計單元學習目標,由各零散的單篇學習目標歸納提煉出單元學習的要素,利用單元探究方案對單元教材內容進行整體設計,以實現(xiàn)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的科學整合。課文內容的兼并與整合,在另一方面也強化了課內外學習空間的拓展與延伸。教師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整體設計,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合理融合,由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方式轉移,以期促進學生實現(xiàn)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以單元探究方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xiàn)以學定學;應關注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重視學生的全面理解,促進他們實現(xiàn)知識的整體建構與綜合能力的提升;應引導學生明晰學習目標,以核心問題與學習活動推進教與學,讓學習變成學生發(fā)現(xiàn)與探究的過程;應指導學生學會反思性學習,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記憶、思考與進一步學習;應重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結、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意義聯(lián)結、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經(jīng)驗聯(lián)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方法聯(lián)結,讓聯(lián)結產生更大的價值與意義。
例如:蘇教版四下第五單元《天鵝的故事》與《生命的壯歌》這兩篇課文中都有“場面描寫”。《天鵝的故事》里老天鵝和天鵝群團結協(xié)作破冰,《生命的壯歌》里“生命橋”一文中老羚羊幫年輕羚羊們懸崖逃生,兩處的場景描寫均稱作“點面結合”。教學時,我們可以運用單元整合教學,重點讓學生抓關鍵詞語及標點質疑、解疑,交流分享閱讀體驗,并欣賞場面描寫,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天鵝與羚羊的形象。
2.經(jīng)緯主題閱讀。
經(jīng)緯主題閱讀把兒童文學經(jīng)典、傳統(tǒng)蒙學經(jīng)典、詩詞經(jīng)典積累作為閱讀積累的主題,兼顧其他主題結構。利用小學6年12個學期,每學期4個月,共設計48個主題閱讀。每月精推1本書,略推2本書,每學期另有10本“樂淘淘”書單供學生自主選讀。在主題閱讀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多向化選擇。其一,以課本為“主干”,一課帶多課,拓展性地引出相關主題閱讀。如元宵節(jié)的“花燈”、端午節(jié)的“粽子”、中秋節(jié)的“明月”等無不蘊含著語文閱讀的豐富素材,可以拓展出“中國節(jié)”這一閱讀主題。其二,根據(jù)系統(tǒng)論的原理,有機重組閱讀材料,延展人文背景,在積累的內在聯(lián)系上強調生活體驗積累和語言文字表達積累,以期實現(xiàn)讀寫雙贏。
例如:三年級設計的閱讀主題為“‘丑小鴨長大了”,我們向學生推薦了《窗邊的小豆豆》《35公斤的希望》《我親愛的甜橙樹》這三本關于成長的小說。三本書中的主人公和“丑小鴨”一樣,淘氣的小豆豆是大家眼中的怪孩子,笨笨的格雷古瓦受盡了嘲笑,搗蛋鬼澤澤被周圍人討厭,他們長大后都成了優(yōu)秀的人。我們將這三本書放在一起,以“‘丑小鴨長大了”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主題閱讀,并借助一些經(jīng)典片段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三本書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以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等形式,從文本走向生活,引發(fā)學生關于“成長的力量”的思考,為學生后面的深度閱讀建立支點。
3.語文項目式學習。
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指出:引入兒童教育的主要觀點應少而重要,并使它們形成各種可能的組合。學習即運用,應把理解和思考用起來。語文項目式學習中的小小項目,緊緊圍繞符合學生年段要求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推出供他們探究的拓展任務和模擬真實生活的學習。小小項目的學習目標指向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從生長環(huán)境、成長變化、生活習性、外形特征等方面了解某種事物,為項目探索和展示奠定知識基礎;強調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達到解決問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與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我們根據(jù)蘇教版四下第二單元的三篇課文——打破常規(guī)思維方式的《蘋果里的五角星》、建筑史上非常著名的案例《最佳路徑》和人類以生物為師的《人類的老師》,設計了題為“創(chuàng)意思維”的小小項目。這樣,在教學上述內容時,就需要教師把文章解構,引導學生跟隨作者的“觀察”順序展開研究,化感性為理性,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基礎。課后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繼續(xù)尋找有關“創(chuàng)意思維”的拓展資料,例如:建議“蘋果里的五角星”小組查找有關家庭生活的創(chuàng)意思維資料,觀看紀錄片,閱讀創(chuàng)意小故事。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以寫一寫或畫一畫的方式完成項目卡中的創(chuàng)意紀念冊,并進行自評和互評。
綜上所述,語文整合式課程倡導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與同伴、教師、家長、自然、社會等的互動中,通過觀察、檢索、操作、整理、匯報等學習路徑,對自己的情感、認知、行為實現(xiàn)內省體察和反思升華,最終形成知識經(jīng)驗和行為習慣,發(fā)展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形成健全人格。教師建構語文整合式課程,旨在讓學生的學習變成促進其成長的旅行,真正引導他們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張虹.初中語文整合教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2]李亦非.三維目標整合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孫向陽.三線一體化: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4]霍恩,斯特克.混合式學習:用顛覆式創(chuàng)新推動教育革命[M].聶風華,徐鐵英,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7.
[5]珀金斯.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M].楊彥捷,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6]胡勝蓮.淺談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A),2013(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