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芹
19世紀(jì)德國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寫有一首詩《人,詩意地棲居》,后經(jīng)海德格爾哲學(xué)闡發(f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就成為幾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
可我們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生活,貌似和“詩意生活”沾不上邊。一天天,忙于生計(jì),辛苦勞碌,不自覺陷入對名利的追逐當(dāng)中,與世沉浮。過的是煙火人生,哪有什么“詩意”可言?
其實(shí),詩意地生活,與貧富、忙閑、貴賤沒有必然關(guān)系。它是一種心靈的富足,靈魂的怡然,更是對生活的熱愛。
明朝歸有光在《項(xiàng)脊軒記》中寫道:“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shí)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彼募揖呈秦毢?,所讀之書又大多是借來的,但這種難得的靜雅之美,怎能說不是“詩意地棲居”?
年輕時(shí)的林語堂帶著妻子顛沛流離于各國間,即使窮得買不起一張電影票,也要去圖書館借回一堆書,兩個(gè)人守著一盞燈夜讀,樂趣自在其中。林語堂說,只要“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他們就“不亦快哉”。
我樓上的鄰居,養(yǎng)了滿陽臺的花。米蘭、茉莉、君子蘭、四季桂,一年四季有開不完的花。 花期錯落相連,陽臺上香氣撲鼻,生機(jī)盎然。她說,她的樂趣,就是下了班,侍弄這些花草。每朵花都是大自然的精靈,看著它們,一天的勞累也就一掃而光了。她還常邀我們品茗賞花,與眾人分享快樂。她的生活怎能說沒有詩意呢!
詩意地生活,不一定要居于寧靜的山野、幽雅的園林,亦不必泛波五湖,踏遍青山。只要有一顆和大自然相通相融的心,平凡的你,也可以詩意地棲居在這個(gè)大地上。
那一年,在深山的一個(gè)小村莊,一戶農(nóng)院外,看到一只栩栩如生攀在石碾上的巨大狐貍。細(xì)一看,才知是天然的樹根。不禁感嘆,這家主人真是詩意地生活著呢!
懂自然的真、人情的善、藝術(shù)的美,才會有詩意生活。詩意生活,我們的人生,才算不被辜負(fù)!
(常朔摘自《燕趙晚報(bào)》)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