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堅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廣西 桂林)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與生理各方面轉折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但是現階段,部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存在較多的問題與弊端,嚴重影響了初中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因此,班主任應從愛與責任的角度出發(fā),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真誠、善良的性格,讓學生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與解決問題,充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育經驗得知,我國絕大部分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還在沿用傳統(tǒng)落后的管理模式,由于傳統(tǒng)管理模式較為單一,導致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例如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班主任以執(zhí)行者與監(jiān)督者的身份強迫學生去學習,嚴重違反了學生的意愿,以至于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了抵制心理,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了對立現象,嚴重影響了初中課堂教學的和諧性與民主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視度不夠,缺乏專業(yè)的班級管理專業(yè)知識與經驗,再加之家長對于學生的期望過高,導致班主任也將班級管理的重點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方面,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在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日常工作當中,班主任應加強對班級管理工作的認知,從愛與責任的角度出發(fā),明確班級管理工作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采取民主的形式進行班干部的競選,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各個方面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生活情況,才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方式,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班級干部的綜合能力。班級管理工作并不是表面管理,而是要延伸至學生當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們在溝通過程中打開心靈的大門,養(yǎng)成主動與他人交流的良好性格。教師應采取科學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方式來幫助學生成長與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例如,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的課間階段、班會階段以及晨會階段等時間,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流行趨勢、生活習慣以及興趣愛好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為班級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不僅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而且還要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班級活動與班級管理工作是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徑,班主任應提高對學生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度,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愛與責任的角度出發(fā),在重視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例如,班主任在召開主題班會時,可以采取輪流制的形式來讓學生主持班會,體會班主任工作的艱辛,這種互換式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理解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信以及膽量等。學生在主持過程中積極地配合他人進行活動,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學會承擔責任,真正地體會到什么是愛與責任。
初中階段的學生都希望得到家人與教師的認可與表揚。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從愛與責任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秉持公平、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去評價班級上的各個學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學生,應多去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避免用過激的言語去刺激學生,即使部分學生有缺點或者不足,也應先給予鼓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成長與發(fā)展。
初中是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心理變化最為明顯的階段。班主任應提高對班級管理工作的認知,了解班級管理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從愛與責任的角度出發(fā),了解與掌握班主任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采取客觀、民主的管理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不僅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能夠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