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第二小學 云南西雙版納 666100)
語文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能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對于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族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對于民族學生而言,用自己的母語表達,達到語文課標的要求,已經(jīng)是很困難的了,還要用漢語表達,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民族地區(qū)寫話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最難的一項任務(wù),在教學中,僅靠課堂上的寫話指導,是很難完成低年級的習作教學任務(wù)。總結(jié)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我認為,識字、說話與寫話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積累字,詞的好習慣;以漢語表達為起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目標,逐步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能力;以公開“出版”優(yōu)秀作品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他們樹立信心,鼓勵學生積極表達思想,感情,寓寫于樂逐步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
寫話的基礎(chǔ),一是識字,二是表達的能力。對于一年級新生而言,只靠學校的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立足課內(nèi),結(jié)合新課標,落實識字方法
一年級教材中涉及的識字方法有“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拆一拆”“形聲字”“偏旁歸類”等識字方法。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務(wù)必將這些識字方法教給學生,并通過競賽的方式,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促使學生能確實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識字方法。放眼課外,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和指導,拓寬識字途徑。
教師們都知道,光是靠一年級教材中幾百字的識字量,是遠遠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及素養(yǎng)的。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識字的基礎(chǔ)上,教師要與學生家長聯(lián)合,達成共識,讓家長充分認識到識字,認字的重要性。同時指導家長,利用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指導孩子認字,識字。如指導學生家長,接送孩子時觀察馬路、街道上的路牌,開展“路牌識字”活動。留心家用電器、日常用品、廣告等開展“商標識字”游戲等。這樣,學生既能感受到識字的重要性,也讓枯燥的識字活動生動有趣,增加識字活動的樂趣。
在學生識字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多識字,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超越自己,和同齡人比一比,決勝高低,以此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民族地區(qū)的孩子靦腆,不善于表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是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從人際交流入手,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知道如何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并且樂于動筆寫下來。通過訓練學生表達欲望提高,熱情高漲,爭先想發(fā)言。
大家都知道語文能力,只有在豐富多彩的社會交往活動中才能培養(yǎng)出來。因此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生活,激發(fā)學生大聲說出來。會說了,有了感受,寫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不強調(diào)寫作技巧,言之有物,就是最大的收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教給幾項“技巧”。
(1)多看一眼,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低年級學生對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要引導孩子們?nèi)ビ^察自然,關(guān)注周圍的人和事。如,春天來臨了,帶學生去茶山觀賞剛抽出新芽的茶樹,看看滿山的“馬列古”樹花,聽聽蜜蜂飛來飛去采蜜忙……面對這美妙的世界,讓學生仔細觀察,用心感受,并且大聲地講出來,最后用自己的話語寫下來。
(2)多想一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同樣的觀察,同樣的指導,同樣的感受,還是有學生把作文寫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沒有發(fā)揮想象力。低年級在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時,在多幅圖中抽去一幅或出現(xiàn)不完整的圖畫,要求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添畫,推前測后,更能激發(fā)學生去大膽想象。我班一學生寫“太陽”的故事,給我深刻印象。她寫道:“星期六早上跟媽媽上山采茶。走在山路上,我發(fā)現(xiàn),我走,太陽也走,我跑,太陽也跑,我停下,太陽也停下等我。原來,太陽是陪伴我的。我告訴爸爸、媽媽。他們卻笑我傻,我很生氣。我沒有想到學生也有這么豐富想象力。
(3)有話大聲說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重要工具,是寫話的有力基礎(chǔ),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低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練習都有說話訓練。說明“說”的重要。低年級學生好奇、天真,思維形象具體,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說起話來有時前言不搭后語或重復啰嗦。這就要求老師要耐心引導,注重細節(jié)。對學生說的話,不指責,不評論,不比較,只鼓勵學生積極說,大聲說。語文課標要求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說出來,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所以老師需要耐心地聽完學生們想說的話。我堅信:給孩子一片藍色的天空,他們一定會像小鳥一樣快樂飛翔,一定會用筆來描繪美好的生活。
許多學生在寫話訓練一段時間后,會表現(xiàn)出倦怠的情緒,對寫話不感興趣。這時,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如,變換寫作形式,開展競賽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堅持寫話的習慣。教師還可以通過積極、正面的點評;朗讀學生作品,肯定和贊賞學生的寫作進步等方式,以此鞏固寫話的好習慣。
教師要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精彩”的話語得到傳播。如,在家長的微信群,把寫話寫得好的,放在群里,給家長看,給學生看,加上教師的評語,家長們的點贊。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內(nèi)心有人懂。以此激發(fā)學生出寫作的熱情。還可定期把公開“發(fā)表”的優(yōu)秀之作結(jié)集成冊,公開“出版”,成為班級圖書的一部分,相互傳閱,學習借鑒,這個方法很有效。
說話、寫話是“抒真情,寫實感”,評價學生說話、寫話也是這樣。有了一次次的試探、鼓勵、激活,學生的心敞開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培養(yǎng)、表達的潛能得到激發(fā)。有了這一次次的公開“發(fā)表”和公開“出版”,孩子的寫作興趣更濃厚了,寫作的自信心也樹立起來,作為老師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高興時拿起筆記錄下自己的快樂,傷心時也拿起筆記下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讓自己的真情與實感隨著筆尖盡情流露,真實記下童年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