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 莎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嘉定分校,上海)
語言能力及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離不開高效的課堂,高效課堂的重要特征就是有效提問。閱讀教學中,教師圍繞核心問題展開教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提出問題,此時教師對學生問題的有效回應以及追問,對教學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分析有效提問策略。
有效提問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提問引領對話過程,讓學生在對話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并且通過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提升思維與創(chuàng)造力,加深文化理解。師生間互動時,教師該如何有效提問呢?下面筆者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為例來進行探討。
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
1.如何理解曾皙之志?
2.孔子為什么說“吾與點也”?
3.四子之志有什么聯(lián)系?
問題1,如果回答“曾皙用一幅‘春日暢游圖’表明其志,志在追求太平盛世,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仁政’‘禮治’‘教化’的思想”,似乎直接回答了學生的問題,但卻錯過了一個與學生深度交流的機會。這位學生對“如何理解曾皙之志”提出問題,我們可以從對比的角度,引導該學生先分享對其他三名弟子志向的理解,因此答道:“請你先談談對其他三名弟子志向的理解。”當學生闡述觀點之后,順勢問道:“你能總結下這三名弟子志向的不同點嗎?”繼續(xù)問道:“曾皙描繪了一幅‘春日暢游圖’,你覺得他所述志向與其他三名弟子有什么不同?”至此,我們?yōu)閷W生思維提升創(chuàng)設了恰當?shù)沫h(huán)境,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問題2,“吾與點也”字面意思是“我贊同曾點的想法”,學生如此提問,說明他對孔子的理想以及曾皙的志向很感興趣,可以試著更深層次地挖掘?qū)W生的觀點,因此提問:“你同意曾皙之志嗎?”如果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可以繼續(xù)提問:“你覺得孔子的理想是什么?”繼續(xù)問道:“你認為孔子和曾皙兩人的理想相同嗎?”
問題3,可以看作問題一的深層次提問,經(jīng)過問題1的互動,大家對四子之志的不同點基本有了初步的理解,這位學生問四子之志之間的聯(lián)系,說明他思維更進一步,不妨讓其先談談對四子之志有無不同見解,因此提問:“你對四子之志的不同還有什么補充的嗎?”接下來提問:“你如何理解孔子的點評?”接下來的互動,可以引導學生從孔子“禮治”角度分析。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目標在于構建高效且互動的課堂,實現(xiàn)的前提在于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維活動,理解學生真正想問什么。
從學生的提問中,挖掘提問背后的興趣點對推動對話起到重要的作用。這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提問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首先,不要對學生的提問簡單定性。學生的興趣點可能更廣更深,可以通過高效的互動,進一步明確學生的提問。
其次,不要為學生的問題預設答案。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相信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重視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問題的答案。
有效提問是一個過程,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延伸,體現(xiàn)的是互動,因此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抓住學生的思維,從學生的思維活動出發(fā)進行高效提問。
有效提問過程,實際上是為學生解決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并不是簡單地回答問題,而是為學生思維活動做鋪墊,為學生自主探索問題提供方向。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有效提問實際上是傾聽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以下作用:
1.有助于激活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有效提問為學生解決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追求的是過程,有助于挖掘?qū)W生的興趣點,無形中增強了與學生的互動,進而激活課堂。
2.有助于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問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在對話中思維得以延伸。同時,有效提問指引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3.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自信。互動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充分地表達自我,這將提升學生的自信,最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有效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在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筆者從三個角度切入,分析了有效提問應采取的策略。有效提問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并思考學生真正想問什么。有效提問是一個過程,是傾聽的藝術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