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榮
(寧夏中衛(wèi)中學,寧夏 中衛(wèi))
高中生物課程比較抽象,而且教材內容較為復雜,教學中機械性地講解知識,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在學習中缺少主動性,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難以快速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無法跟上教學進度,致使生物教學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文章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
綜合分析高中生物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運用的教學方法落后、陳舊、死板、僵硬,教學中始終照本宣科,忽視提出多個問題,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中難以深入理解知識,為了應付考試,開始死記硬背知識點,不能扎實牢記生物知識,易忘記之前所學的內容,致使學生在做題時,思路不清晰,無法快速做出判斷,經常做錯題,必然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漸漸地感覺生物課程內容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便會降低積極性,不利于構建實效性課堂。再就是課堂上長期以書寫板書的方式授課,不僅浪費教學時間,還無法呈現立體的教學內容,學生感覺生物課程枯燥無味,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這種不良的學習情緒,導致教學效果無法提升。對此,以下文章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推出了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逐漸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教學中教師發(fā)揮出多媒體的優(yōu)勢和作用,運用互聯網查找與課程相關的圖片、視頻,從而精心設計成教學課件、微視頻,授課時借助投影儀播放直觀化、立體化的教材內容,將聲音、文字、動畫融為一體,展示出圖文并茂的課件,便可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節(jié)細胞的分化”時,就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生物知識轉化為生動的課件,呈現出細胞分化的過程以及不同細胞分裂的過程,促使學生對生物知識感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增強學習動力,以良好的狀態(tài)學習課件中的知識點,逐漸深入理解知識,進而扎實掌握教材內容,學習效率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必然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因此,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運用提問教學法,從而在授課前,根據教材內容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探究,在自主探究中認真分析和整理知識,逐漸增強探究意識,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由被動的狀態(tài)轉為主動探究知識點,進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和自主歸納能力。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時,先提出問題,以此設置懸念,驅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注意力時刻保持集中的狀態(tài),思維更嚴謹、更活躍,探究中充分理解和掌握細胞的種類、特點,最終整理出答案,一番深思熟慮后踴躍舉手表述。教師依次引導學生作答后,對學生出色的表現予以鼓勵和表揚,還應補充表述的內容,使學生正確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和記憶知識點,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當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在講解新課內容時,預留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分組分析和討論教材中的知識點,要求學生選出代表說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調動全體學生激烈的探討,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消除不良的情緒,以飽滿的熱情討論生物知識,在相互商討中總結出知識點,從而積極舉手表述,教師便可及時發(fā)現學生錯誤的認知,予以糾正和講解,使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必然會提高生物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了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應根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從而在課堂上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在網上搜索教學資源,便可設計成教學課件、幻燈片等,講解時播放生動的生物知識,有利于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應用提問教學法,還應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和分析,不僅活躍教學氛圍,還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逐漸深入理解知識點,進而扎實掌握教材內容,進一步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最終實現預先制定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