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1.寧夏東方鉭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石嘴山 753000;2.國家鉭鈮特種金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 石嘴山 753000;3.稀有金屬特種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寧夏 石嘴山 753000)
鉭電容器以其特有的高比容、高可靠性、長壽命、體積小等突出優(yōu)點,成為軍事工程、電子計算機、通訊設備和醫(yī)療電子器械等高科技領域中理想的電子元件[1,2]。鉭殼作為制造高能混合鉭電容器的封裝關鍵材料,其產(chǎn)品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鉭電容器成品率和使用壽命。
目前,鉭殼主要由板帶材用沖壓的方式生產(chǎn)的,該方法具有生產(chǎn)周期短、尺寸均勻穩(wěn)定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鉭殼表面易拉傷、拉痕的缺點[3]。而且,帶材本身的劃傷、麻坑等也會影響鉭殼表面質量。因此本文將研究不同的拋光方式對鉭殼外表面的影響,從而指導生產(chǎn),得到滿足批量化拋磨處理的生產(chǎn)工藝。
本文依據(jù)鉭殼工業(yè)生產(chǎn)需求和工件的材質、規(guī)格、形狀、表面狀況、最終產(chǎn)品的要求,粗拋選用離心拋光和精拋選用磁研磨拋光兩種方法的組合方式。
離心拋光加工時間僅為振動拋光的1/50,不同批次的產(chǎn)品拋光質量一致性較好。磁研磨拋光加工方法效率高、質量好、加工條件容易操作控制。
首先將鉭殼和磨料裝入到體積為轉筒容積的1/3~2/3,其中拋光劑為鉭殼及磨料重量的2%~5%,添加去離子水體積為容積的1/2,已達到超過磨料及工件5cm~10cm為宜。
其次,置入離心和磁力拋光機中,設定時間為30min~60min。最后,斷電、出料、清洗。
依照不同的轉速、拋光時間和磨料,設置了如下的3種拋光試驗,具體見表1。
表1 拋光試驗
利用卡尺、螺旋測微儀測量鉭外殼料厚△d、高度△H、注酸孔高度△h的尺寸損耗量,肉眼目視觀察鉭殼的外表面,OLYMPUS金相顯微鏡觀察注酸孔小孔端面。
拋光試驗后鉭殼的尺寸變化、外觀和注酸孔端面具體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轉速在30r/min~60r/min,拋光時間在20min~40min,使用不同形狀的磨料時,對于鉭殼尺寸的影響非常小,料厚△d在0.02mm~0.03mm波動,高度△H在0.02mm~0.03mm波動,注酸孔高度△h在0.01mm~0.03mm波動。但是拋光的轉速、時間和磨料的形狀對于鉭殼的外觀影響還是非常顯著的,隨著拋光轉速的增加和拋光時間的延長,鉭殼外表面的磨削逐漸加劇,最終采用紡錘梭形的磨料時,鉭殼外表面的光澤好,無肉眼可見麻點,表面均勻一致。通過拋光對比試驗可以得出,針對傷痕的大小,合理使用范圍的轉速、時間及磨料的關鍵技術參數(shù),可獲得性能優(yōu)異的鉭外殼件,且鉭外殼表面不形成影響鉭電容器性能的化學鈍化層,既可以提高鉭外殼的耐腐蝕性能,避免鉭外殼的注酸孔產(chǎn)生損傷,又能使鉭外殼的表面美觀,因而大大改善機械拋光工藝性能,使表面處理過程易操作,經(jīng)實際測算得知,批次處理沖壓件,批次合格率在95%以上,比使用機械手動拋光的合格率提升30%,效率提高50%,其表面良好、尺寸精度高,穩(wěn)定性好,效率高,節(jié)省勞動力成本。
表2 拋光試驗后鉭殼的尺寸和表面質量
沖壓后的鉭殼坯件經(jīng)過離心拋光和磁研磨拋光后,鉭外殼的光澤度較好,表面比較均勻,且無氧化層、鈍化層、注酸孔損傷現(xiàn)象,提升了鉭外殼的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