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雙
【摘 要】本文對巖土錨固技術的應用范圍進行了簡單概述,隨后對邊坡治理中的巖土錨固技術應用的注意事項進行了逐一分析,最后在此基礎上重點探究了邊坡治理中巖土錨固技術施工流程,旨在為關注這一領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較高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邊坡治理;巖土錨固技術;錨桿注漿;錨固質量
1 邊坡治理中的巖土錨固技術應用范圍
巖土錨固技術應用到邊坡治理的工程項目當中會呈現出不同的應用形態(tài),通過對不同經濟發(fā)展形勢、工程工期要求等方面的環(huán)境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之后,可以借助分析結果得出針對邊坡治理工程所應用的巖土錨固技術一般適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巖土錨固技術可以應用到巖質挖方邊坡當中,除此之外,還可以被應用到局部破碎以及風化現象較為嚴重的坡面部分,此種狀態(tài)下的邊坡穩(wěn)定性將會對邊坡的陡峭程度產生直接影響;第二,巖土錨固技術可以應用到巖土互層挖方邊坡,當巖層較薄的情況時,可以應用到風化邊坡區(qū)域的高陡邊側;第三,巖土錨固技術可以應用到低矮但容易產生坍塌或者滑坡的邊坡;第四,巖土錨固技術可以被應用到無法通過種植植被或者樹木進行防護的邊坡,以及應用噴漿進行防護但是未能產生良好應用效果的巖層部分。
2 邊坡治理中的巖土錨固技術注意事項
2.1 嚴格控制錨固質量
為了全面提升邊坡治理工程的整體質量,需要在應用巖土錨固技術的過程中,對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工程項目的監(jiān)督和管理人員的操作和管理行為進行規(guī)范。例如,我國某地區(qū)的邊坡治理工程團隊的監(jiān)督和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對施工材料的入場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嚴格控制,規(guī)定施工材料需要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和分類方式進行管理,合理劃分區(qū)域。通過應用此種方法,有效避免了因為人為操作的原因而產生的隨意擺放、混合堆放以及雜亂擺放等現象,提升了施工材料入庫、出庫以及使用的效率。
2.2 確保鉆進施工質量
在利用巖土錨固技術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工程的進度與質量,避免因為片面追求進度而產生的工程質量不達標的情況。例如,我國某地區(qū)的工程技術團隊為了避免出現的掉塊、坍塌以及泥土回填埋孔等現象,在正式進行施工之前,制定了相應了事故應急方案,一旦在施工的過程中產生突發(fā)意外情況,工程和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事先制定好的方案對問題進行處理。并且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為工程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2.3 增強錨桿錨索的注漿量
在施工過程中對錨桿和錨索進行注漿之時,需要嚴格按照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案進行操作,同時對注漿中所使用的水泥砂漿和水泥漿配比進行嚴格控制,在通過較為系統(tǒng)和科學的計算之后,按照計算結果進行錨桿錨索注漿的操作。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對注漿液進行均勻攪拌,同時還需要注意對注漿管路和注漿的設備進行徹底檢查,避免在灌漿的過程中產生跑漿的現象。
3 邊坡治理中的巖土錨固技術施工流程
3.1 施工效果影響因素排除流程
在進行邊坡治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影響施工效果的各類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出合理的負面因素排除體系,為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掃清障礙。環(huán)境因素會對工程質量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自然環(huán)境當中的溫度變化以及降水情況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邊坡治理中的巖土錨固技術施工效果產生影響。例如,當巖體的縫隙當中深入了雨水,則會產生整體的濕脹現象,進而造成鋼索發(fā)生過度拉伸的情況,錨固的預應力便會隨之增加。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國某地區(qū)的邊坡治理工程技術團隊在制定施工方案和過程中,先重點勘察了施工當地的自然條件狀況,分析施工期間內的氣候變化和天氣情況,從而可以采取較為有效的預防手段,為避免出現較大范圍內的工程損失提供了相對可靠的預防。
3.2 桿體材料準備流程
通常情況下,在邊坡治理工程當中的巖土錨固技術桿體材料主要涵蓋了普通鋼筋、鋼絞線、高強螺絲以及螺紋鋼筋等幾個部分。在進行材料的選擇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使用需求和巖土土質等要素進行選擇。以拔管機為例,不同型號的拔管機其額定起拔力、適用孔深度以及適用的套管直徑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別,具體情況如下所示:當拔管機的型號為YB-30時,額定起拔力為300KN,適用孔深度在20m到40m之間,適用的套管直徑分別為Φ89mm、Φ108mm、Φ127mm、Φ146mm和Φ168mm;當拔管機的型號為YB-50時,額定起拔力為500KN,適用孔深度為20m到50m之間,并且拔管機適用的套管直徑在Φ127mm、Φ146mm、Φ168mm和Φ178mm;當拔管機的型號為YB-70時,額定起拔力為700KN,適用孔深度同樣在20m到50m之間,適用套管直徑為Φ146mm、Φ168mm、Φ178mm和Φ194mm。
由此可見,不同型號的機械設備的特性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材料的選擇過程中需要明確施工環(huán)境以及工程項目的具體要求,從而為邊坡治理工作選擇最適合的材料和設備。在材料和設備選擇工作完成之后,進行安裝的過程中,需要規(guī)范操作,盡可能地避免出現抖動和扭轉等情況,選擇平順緩慢的推動方式,將注漿管和錨桿一同放到鉆孔內部,同時確保桿頭到孔底的距離在50到100毫米之間,確保機械設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和使用效果。
3.3 施工重點流程
對邊坡治理當中應用的巖土錨固技術進行研究,其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對施工重點流程的研究和分析,通過系統(tǒng)地分析,能為相關領域的工程單位和技術人員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和信息支持,從而提升施工效率以及工程整體的安全性。例如,在進行鉆孔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國家在相關領域制定出的《巖土錨桿錨索技術規(guī)程》以及《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當中的有關規(guī)定,確保錨桿之間的距離在1.5米以上,同時確保錨桿擋墻支護中的錨桿上排與下排之間的垂直距離需要高于2.5米,水平間距要在2米以上,同時確保錨桿間距在1.2到3米之間。通過對錨桿的垂直距離和水平距離進行明確規(guī)定,可以確保在工程人員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擁有相對可靠的數據參考,配合較為成熟和完善的施工工藝,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項目的整體水平。再比如,在進行注漿的過程中,需要將常用的水泥漿以及水泥砂漿等注漿材料按照適當的比例進行調和。通常情況下,我國邊坡治理工程技術團隊在進行泵送砂漿的過程中,為提高砂漿的流動性,選擇1:1到1:2的配比比例,從而使工程施工當中應用的水泥砂漿穩(wěn)定性與流動性得到了改善。在其中加入適當的抗泌水劑、膨脹劑、減水劑、緩凝減水劑以及早強劑等外加劑,應用直徑在φ12到25之間的塑料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巖土錨固的效果。
3.4 巖土錨固技術應用實例
我國建德市城市隧道建設的過程中,將巖土錨固技術在明挖法施工當中進行了合理應用。當地隧道建設施工團隊在進行建設時,為了確保后續(xù)施工的進度,先將場地進行了鋪平,并且將高程統(tǒng)一為47.5m。將削坡頂線外出設置為面積1000mm×400mm的截水溝,并且采用漿砌片石對截水溝進行搭建。在高程分別為50m、54m以及57m的位置,設置三道長度為10m、13m以及15m的錨桿,確保傾斜角為20°,錨桿直徑為110mm。在錨索注漿的過程中,采用二次注漿法,注漿時施工團隊的工作人員重點關注了管路暢通程度,注漿完畢之后將外露的鋼絞線和鋼筋進行了清洗。在隧道開挖時,對其隧道邊坡變形情況進行了觀測,有效提升了工程項目的安全性。
4 總結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我國巖土錨固技術的應用廣度和應用深度必將越來越廣,作為一項較為復雜的工程技術,巖土錨固技術在應用到過程中需要得到技術和工程人員的認真對待。
【參考文獻】
[1]陳曉東,李學忠.巖土錨固要素分析[J].價值工程.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