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建設小學 云南紅河 652499)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從課堂上得到的課外知識少,從課外閱讀中獲取得多,而要加強小學生語文課外知識的積累,就必須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朱熹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杜甫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也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外閱讀推崇備至,他曾說過:在小學里,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道德發(fā)展和審美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在《給教師的建議里》一書中不下百次談到了閱讀,他認為那種只會死讀教科書不會真正閱讀的人,是“不善于思維”的人,是將“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并由此“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災難”的“命運不值得羨慕的”人。我國歷史上的一些文人也曾對閱讀的價值給予一定的肯定,可見:閱讀具有獲取知識、積累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價值;具有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使小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以適應和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zhàn)和需要的意義。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的發(fā)展的重要性歸納為以下幾點:
擴大孩子的課外閱讀面可以使孩子的個性健康、順利地發(fā)展,閱讀好的書刊、作品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個人的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開闊一個人的視野,塑造一個人的個性,使人的心理品質比較健全。而整天埋于題海,不關心世事的孩子其個性往往比較憂郁、孤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學會因材施教,擴充孩子的課外閱讀量,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獨特的個性,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在自己心中樹立一個英雄形象或學習的榜樣,而老師、科學家、軍人、醫(yī)生、工程師等這些崇高的職業(yè)人士往往會成為他們學習和模仿或崇拜喜歡的對象,相當一部分學生是通過閱讀各類書籍認識的,學生在閱讀時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并積極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為方式上。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課內閱讀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獲取知識經(jīng)驗所起的作用相當明顯,但如果沒有課外閱讀的輔助,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都不會收到明顯的成效,甚至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要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熟練技巧,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只有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學生學得更好、學得更快。由于學生把廣泛閱讀積累的大量詞匯和寫作方法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與寫作中,語文能力便會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正如呂叔湘先生說的一樣:“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的是得益于課外閱讀?!?/p>
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語文水平的提高,同時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多正面影響。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學生會將自己從課外學到的知識融匯到他們從課內書籍中所獲得的。
小學語文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能夠領悟祖國文化魅力,建設個人語言文化家園,與時代文化交互共鳴的語文愛好者,而不只是單一地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的語言學家和文學家,文字工作者。只有一定的閱讀量作保證,使閱讀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才能順利完成。小學階段是人的記憶、學習的黃金時期,讓孩子們閱讀一定量的經(jīng)典名著,接觸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從而匯集大量的語言和思想資源,這些對人的終身發(fā)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大量的閱讀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深化,使學生成為淵博的文化人士。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使自己先成為一個熱情的讀者,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這樣才有能力指導學生,為學生的課內閱讀能力的拓展保駕護航。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諧發(fā)展是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它需要學校、社會、教師、家長的共同關注。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徜徉在書的海洋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