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太平鎮(zhèn)一面山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品德與社會課看似簡單,但其包含的內容很是廣大,對于中學生都會存在著說不清理還亂的現(xiàn)象,對于小學生來說既加大教師的難度了。因此須要教師在品德與社會熱點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以此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老師的耐心下讓小學生可以理解甚至學會屬于他們的品德知識。
1.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開設這門課程的宗旨是通過對學生生活的引導,發(fā)掘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并形成主體人格,培養(yǎng)他們對于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融入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實施實踐性模式的新課堂改變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來說,是必然性的形式要求,是它生活化的體現(xiàn)。雖然現(xiàn)在還是有很多小學難以做到滿分,但是我們是要達到優(yōu)良的程度。 國際著名教育專家斯普朗格說過:學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僅僅傳授學生的知識或者是讓學生接受已有的經驗。從實踐中學習與領悟,對于小學生來說畢竟能接受。
3.要求實踐性的目的:以有活動與互動的交流,提高小學生的積極性;以不一樣的課堂模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師生都在課堂上,都屬于課堂,不要存在某方面獨角戲。
1.最大的問題:當前品德與社會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別是農村小學這種狀況尤甚。造成這方面的原因有許多,如:社會、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這門課程、教師本身素質跟不上這門新課程的發(fā)展等。品德與社會課程猶如所謂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無的課程。
2.一直潛在的問題:采取理論化的上課模式給小學生講解品德與社會課程,用‘一人講,滿堂灌’的傳統(tǒng)方式,然后小學生就在乖乖地聽課,實際上講了和沒講沒有本質的區(qū)別。這就不能體現(xiàn)品德與社會課的作用: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1.社會應該多關注這個問題,讓學校與老師做好心理準備,參與關于品德課程的聽講,從心里接受這個課程以及對這個課程有更多的了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再融入自己的文化教養(yǎng),多關注身邊的細微事情,以做為課堂的素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以此更容易和小學生產生共鳴。以多方面的努力,讓學生對于品德與社會課程有更多的了解,而不是懵懵懂懂,簡簡單單就算了。
2.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實踐產生沖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些正確的、善良的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品德與社會教學產生懷疑。我們的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怎么做?”,而是要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么做?”從而在生活中真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標準。而這樣學生就會得到屬于自己的品德,不是別人的品德。
3.師生平等交流,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如:有的學生覺得學習煩躁;有的學生在冬天不想早起;有的學生認為自己長大了,可以做家務但家長不允許……面對這種問題,除了讓學生自己討論,還要我們適時引導學生怎么去做。我們要從言語與實踐去規(guī)勸或給建議、鼓勵,這些就要體現(xiàn)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4.采用一些游戲來幫助進入課堂,這些游戲可以是平常的、也可以是心理學上的。如:拼圖教室,拼圖教室的學生會彼此依賴,通過這個拼圖過程,學生們開始關注別人,并且彼此尊重。拼圖教室的學生存在的偏見和刻板印象會有所減少,對隊友的喜愛有所增加。老師用這樣的游戲可以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也讓學生學會什么是合作團隊。當然其他的游戲也是可以的,但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若是沒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不能實現(xiàn)游戲的作用了。
1.教師在授業(yè)解惑時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去面對工作,面對學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你心目中的那些學生,既然當選擇當了教師就一個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不易。擺正好姿態(tài)。因而在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更應如此,該課程是學生不可或缺的,但它的存在卻是無形。所以教師要通過生活化來展現(xiàn)它,用實踐性要講述它,讓它的存在鮮明起來,這就需要老師的耐心對待了。
2.對于班上的學生教師要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例如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家庭的狀況等,這些情況會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內向、害羞、自尊心低、社交能力差或活著最自己的空間里等。這些現(xiàn)象會一定程度上摧殘學生的心智,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確實改變不了學生的生活狀況,但是可以心理上引導他們,給他們多些關注和安慰,讓他們的心態(tài)可以積極向上。這就是品德與社會課的生活化的重要體現(xiàn)。在樹苗小的時候扶正它,更利于它的成長。這些情況的了解就要教師細心注意了。
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往生活化轉向,需要教師耐心與積極地投入實踐的工作,以此引起小學生的共鳴與注意。以達到教學的效果,讓小學生知道什么是品德,怎么做是對的品德。教師所做的一切都要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對學生有幫助的。要有目標和方法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