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
(江蘇省寶應縣安宜實驗學校,江蘇 寶應)
讓童話走進初中數學課堂,就是讓學生在童話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童話中陶冶心靈,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之中學習數學,也是素質教學背景下重要舉措。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本身年齡以及心智都還未成熟,教師如果只是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學生是很難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的,這不僅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今后數學學習也會造成不利影響。為了能夠更好地讓童話走進數學課堂,本文也就其進行了以下研究:
要想實現讓童話走進數學課堂,教師就可以在新課導入設計的時候意識到童話的價值,結合學生心理特征以及認知特點來使用童話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這樣就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學生有興趣的知識,從而讓其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1]。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時、分、秒”這一知識點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學生剛步入小學沒多久,為學生設計一個童話故事進行導入教學:“同學們,今天教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位小羊咩咩同學,已經4歲了,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可是他還是整體纏著媽媽不放,只要媽媽一離開他,他就會哇哇大哭,這不,有一天他媽媽將他送到幼兒園虎老師手里的時候,小羊咩咩一見媽媽要走就立刻哭了起來……”(這個時候因為同學們也是剛從幼兒園來沒多久,所以十分熟悉,也就很容易被故事所吸引)趁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繼續(xù)講:“一轉眼,小羊咩咩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了,可是小學和幼兒園之間存在差異性,是不能隨便遲到的,而要想不遲到的話就要認識時、分、秒,所以小羊咩咩媽媽就拿了一塊鐘表來詢問小羊咩咩是幾點,同學們,不如我們一起幫小羊咩咩看一看吧?”這個時候因為學生還沒學習,所以還不知道,也就只能沉默,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順勢引出:“現在不知道沒關系哦,我們學會這一課時就能幫助小羊咩咩了?!边@樣就能借由這一童話故事引出“時、分、秒”這一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要想讓童話走進數學課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借由和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童話來引發(fā)學生思考,這樣能夠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這一知識點教學的時候,對于“100-26=?”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來為學生設計一個童話情境:“有一日,三位數一家人一起去超市買東西,他們分別是‘個’孫子,‘十’爸爸,還有‘百’爺爺,在他們到達超市之后,‘個’孫子看中了一個6元的鋼筆,而‘十’爸爸看中了一個20元的墨鏡,可是他們身上都沒有錢,這個時候‘百’爺爺就拿了一張百元大鈔說,你們兩個出門都不帶錢,拿去付賬吧!”借由這一童話來讓學生思考一下我們童話中所提到的是不是就是黑板上的“100-26=?”呢?超市購物本身和小學生就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教師借由這一童話故事就能更好地讓學生思考黑板上的問題,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更好地掌握應該要如何解決100以內的減法和加法。
要想讓童話走進數學課堂,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借由童話來對學生進行知識鞏固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復習以及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這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掌握,而借由童話進行知識鞏固教學,則能起到更為良好的效果[2]。例如,教師在完成“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這一知識點教學之后,為了能夠更好地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一知識點,教師就可以設計出一個練習童話:“同學們,在一個遙遠的國度當中,有一對龍鳳胎兄妹,哥哥叫做聰聰,妹妹叫做樂樂,他們都十分的聰明,成績也非常好,可是卻因此而引起了魔鬼的妒忌,所以魔鬼就將他們的父母抓了起來,并且告知兄妹兩個人,要想拯救自己的父母,一定要穿過一重重的關卡,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他們救出他們的父母嗎?”這個時候學生肯定會積極地說愿意,教師就可以借由多媒體來展示一道道的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以此來作為一層層的關卡,這樣就能有效地實現知識鞏固的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課時的內容。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讓童話走進數學課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先掌握學生心理以及生理特征,然后在借由童話進行新課導入教學,引發(fā)學生思考,鞏固數學知識點,以此來讓童話在數學課堂上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