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霞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第一中學,甘肅 臨夏)
班級作為一個集體,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均是以培養(yǎng)學生群體間形成團結協(xié)作意識為前提,常用的管理方法均是通過以群體形式舉辦各式各樣的課內外活動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在活動參與中培養(yǎng)學生間的協(xié)作意識,以此拉近師生、生生間的關系。此外,班級凝聚力主要是以生生間的互幫互助為主要表現(xiàn),且班級凝聚力越強也是提高學生對班級產生歸屬感的有效措施,在班規(guī)遵守、活動參與方面也會更加自覺和積極,對幫助班主任有序展開相關管理工作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綜合上述觀點,筆者現(xiàn)結合自身班級管理經驗,以高中為例,為建設班級凝聚力提出相應措施,具體如下所示。
班級的組成元素是多個存在差異的個體,有教育學者指出整體目標即個體目標,若能設置同個目標,就為提高班級凝聚力奠定了良好基礎。假設班級中沒有制定確切目標,會導致部分個體在日常學習和活動開展中缺乏積極性,導致集體中呈現(xiàn)一盤散沙,也是凝聚力較弱的主要表現(xiàn),不便于教師管理的同時也會對師生、生生關系造成影響。因此,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特點、生活背景來制定一個班級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根據(jù)目標來進行學習,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例如,本班是一個理科班,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理科班學生均是于高二分班后進入新班級來展開學習,此時教師就可在開學初期鼓勵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包括原先班級、名字,選擇理科的原因等,然后教師就可根據(jù)學生的自我介紹在班上一同制定班級總體目標,如整體目標均是以某某大學為前提,后結合學期的教學理念來分化其教學目標,包括每個學期應當掌握的基礎知識點,以此來引導學生明確每個階段該干什么,最終目標是什么,便于教師的有序管理,為增加學生班級凝聚力開個好頭。
教室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合理布置教室內環(huán)境能為班級文化建設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礎。因此,教師可充分應用教室內的墻面來作精神文化建設點,以此營造出良好的教室氛圍,潛移默化中也能有效優(yōu)化學生的思想精神。針對教室環(huán)境布置問題,筆者提出的參考意見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可指導學生構成學習小組,以激勵學生學習成長為主題來搜集警句名言,并結合小組討論觀點來選擇最喜歡的一句進行標語制作,粘貼在教室墻面上來構建出具有激勵性質的學習氛圍,對推動學生學習進度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用。其次,教師可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報區(qū)域,通過配合學校要求主題來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意見后進行版面設計,并分工完成各種板報制作,在鼓勵學生展現(xiàn)自我風采的同時也能提高其藝術綜合素養(yǎng)。最后,班主任可積極爭取科任老師配合來進行活動設計,如美術作品展覽、課外知識拓展等,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不僅會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也為他人做了一個好榜樣,是健全學生品格和營造積極班級文化的有效措施,并在小組合作中提高了班級凝聚力。
班主任在進行高中班級管理過程中,可以主題班會形式來進行班級活動組織,是提高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措施。此外,班級活動的積極開展,也能幫助學生在幸福、團結的集體生活中豐富其情感體驗,有利于引導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之中能充分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對健全學生品格和促進其今后綜合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班主任在規(guī)劃高中班級活動時,應當事先在班級中鼓勵學生發(fā)表活動相關策劃意見,后綜合其性格特點、意見措施、具體班級情況和社會時事來進行活動設計,保證活動開展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如教師可利用下午自習課或自由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展開相關活動,如羽毛球、跳繩、踢毽子活動,每個月規(guī)定的“讀書會”,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可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舞蹈、樂器彈奏、名畫欣賞等視頻、圖片,并加以理論講解,以此拓展學生知識面。班級活動的趣味開展是增進生生友誼的有效措施,對調動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高中班級凝聚力增強問題,筆者認為教師需首先轉換其傳統(tǒng)教學觀點,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日常中放下教師架子來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并建立師生間的信任橋梁,后通過班級目標制定、開展相關活動、建設班級文化等多種措施來進行班級管理,均是改善師生、生生關系的有效措施,為增強班級凝聚力奠定良好基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意識和集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