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平 王潔瓊
(1.湖南醫(yī)藥學院 湖南懷化 418000;2.湖南城建職院 湖南長沙 410000)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擁抱新時代,適應時代的新變化,新要求,新使命,在教育思想、主張、內涵、活動等方面,既注重傳統(tǒng)教育,又融入時代元素不斷創(chuàng)新,真正與時代齊步伐,和時代共呼吸,體現時代要求,反映時代風貌,滿足時代需要,突出時代特色。這是必須高度重視又切實解決好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同的時代,愛國的內涵與要求不盡相同,大學生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要突出時代特色,十分重要。
有特色才現責任擔當。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只有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具有寬廣的胸懷與視野,才看得清當今什么是愛國,應當如何去愛國,愛國應該做什么,不做什么;應當教什么、應當如何教;這依據的不是教科書,而是“時勢”的要求與需要。只有用時代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用時代歌喉唱好中國贊歌,用時代音符譜好教育新曲,用時代雨露澆潤愛國心靈,用時代精神鑄造精神世界,用時代榜樣引領大學生,這種特色鮮明的教育,才能凸現教育者責任的擔當與作為。
有特色才能出彩。愛國主義主義教育要成教育精品,必須打上時代 “烙印”。時代是一面鏡子,教育是否跟上了時代步伐,反映了時代呼聲,符合時代需要,推進了時代進步,一“照”便“知”,一“驗”便“曉”。只有在秉承的教育思想,選用的教育素材,設計的教育情境,運用的教育藝術,追求的教育效果上,能最大程度貼近時代,并把其置于現實的時代背景下,取時代精華于“一身”,匯時代呼聲于“一體”,采時代風貌于“一幟”,聚時代力量成“一統(tǒng)”,教育才具有時代的鮮明特征,體現現代教育的風采。
有特色才有鮮活生命力。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命在于其科學性與真理性,但要保持鮮活,生命力旺盛,唯有時代才是源頭活水。這就如同人的機體,需要不斷補充營養(yǎng),不從所處的時代吸收豐富“養(yǎng)料”,教育的生命力就會衰竭,影響力就會淡去,因而堅持從新時代的要求去傳經論道,從新時代的需要去敘事說理,從新時代的使命去立德樹人,不斷吸取新鮮資訊,不斷吸納新鮮養(yǎng)分,不斷豐富教育的內涵與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的方式與方法,這樣不斷為教育添鮮增活,才會體現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旺盛生命力。
時代,既是一本生動現實的活教材,又是一臺無聲強勁的推進器。大學生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強化時代意識,具有時代眼光,既要善于打開、讀好、用好這本書,又要在時代進步的推動下,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人的思想形成,離不開特定的時代,存在決定意識的哲理告訴我們,不了解這個時代或脫離這個時代,就難以對這個時代進行正確的思考與判斷,也難以形成正確的思想。因而,愛國主義的思想情操,只能從所處的時代中來,從學習活生生的、先進而典型的愛國的人和事中來,從實現“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來,向時代學習,通過時代去學習,這才是形成正確思想通途。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盵1]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做什么?應當如何做?怎樣才能擔當時代使命,反映時代要求,符合時代主流,滿足時代需要,培養(yǎng)大批時代先鋒與忠誠的愛國者,這是一道時代命題,也是一份時代問卷。做好這份答卷,必須不負使命、勇于擔當、強化時代責任,把握時代脈搏,傾聽時代呼聲,直面時代現實,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從容剖析時代課題,找到時代前行的路標,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向前發(fā)展,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去接受人民與時代的評判。
教育要有力量,本源在時代的肥田沃土,脫離時代,就失去力量之本。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只有效時代之“法”,乘時代之“勢”,取時代之“能”,聚時代之“力”,才能喚醒那些愛國路上的“沉睡者”,鞭撻那些“麻木不仁者”,喚起那些“置身度外者”,勸告那些“觀望徬徨者”,激勵那些“為國分憂者”,推動那些“立志報國者”,形成愛國、為國的磅礴力量。所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就是時代的力量。不斷吐故納新,源源不斷從所處時代吸吮豐富營養(yǎng),這才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力量之所在。
要使素材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占有和選用大量素材,而素材的時鮮、質量等,常常是影響和決定其效果的基礎。時代正是獲取這種素材的可靠源頭和寶庫,建設強盛中國的新征程,實現中華和平崛起的大潮,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熱潮,無數中華兒女在時代之巔的弄潮,脫貧攻堅的戰(zhàn)斗,先進模范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開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等,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動、鮮活、新穎素材,可使教育既生動活潑,又豐富多彩,極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2]大學生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怎樣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使之“活”起來、“新”起來、“強”起來,既“老曲”飛揚,又“新調”高揚;既內涵豐富,又特色顯明;應當在關鍵的“節(jié)點”上下功夫。
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與時代要求相呼應,突出“思想”的時代特色。時代要求代表著使命與責任,象征著勇于擔當,有利教育思想的確立做到不忘初心,敢于使命擔當。雖然教育思想表現有不同,但核心只有一個: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開啟新征程,時代要求“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就是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xù)、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肮沤裰型?,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yǎng)人的”“ 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顯然,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把這個時代要求作為思想“主線”貫穿始終,切實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性問題。不然,就會迷失方向,也無法造就新時代忠誠的愛國者。
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與時代呼聲相融合,突出“主張”的時代特色。時代呼聲代表了人民的意愿,社會的呼喚,有利教育主張做到與人民意愿“同聲”,與社會呼喚“同音”。雖然不同類型的教育主張有所不同,但都不外乎在教育思想支配下,圍繞“如何培養(yǎng)人”這個問題,明確主張“應該做什么,應當如何做”。具體到愛國主義教育,傳統(tǒng)的主張是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祖國燦爛的文化,愛自己的國家。但當代“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時代的呼聲,只有把“傳統(tǒng)”主張與時代“呼聲”有機融合,“應該做什么,應當如何做”的問題才能明了,愛國的內涵才能更充實、真實、具體。
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與時代主流相統(tǒng)一,突出“內涵”的時代特色。時代主流代表時代發(fā)展的方向,也是主導時代進步的主基調,有利教育內涵選擇符合時代潮流,不偏航,不跑“調”。當今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仍是主流;當代中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已成主流,圍繞提高學生愛國素質(包括認知、思想、道德、情感、行為等)的教育,包括秉承的教育思想,組織的教育內容,采用的教育方法,選擇的教育素材,選用的教育途徑,都要統(tǒng)一到這個主流之中去,既要不脫離主流,體現主流,又要形成主流的推動力量,使之更好服務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事業(yè)。
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與時代進步相協(xié)調,突出“活動”的時代特色。時代進步代表了發(fā)展的水平,彰現了社會的文明,有利教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方式與方法,背景與情境,構思與創(chuàng)意等,做到豐富多彩,更能寓教于“新”,寓教于“活”,寓教于“樂”。因而,應當充分利用科技發(fā)展所提供的先進便利條件,資源優(yōu)勢;時代進步所提供的先進素材,精神食糧;社會發(fā)展所提供的背景情境,價值追求;祖國日新月異變化提供的創(chuàng)新成果,海量的信息;民族復興所提供的宏圖愿景,美好夢想等,來開展愛國主義的教育活動,使參與者在活動中不僅受到教化陶冶,啟發(fā)啟迪,而且能感受到時代的脈動,捕捉到時代的氣息,聆聽到時代的呼聲,看到時代的進步發(fā)展,在時代中奮進,在奮斗中去創(chuàng)造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