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學 江西宜春 330800)
高中物理教學是高中階段比較重要的一個教學內容,不管是基于應試得分的角度還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角度,物理教學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緊張高中生活中,物理學科只是一部分,所以,重視物理學科的教學,首先從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開始入手,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去開展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1]
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方方面面開始入手,首先就應該在備課階段,只有完成有效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有一個完成的授課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如何去進行有效備課呢?首先作為老師的我們在進行一節(jié)課的講授之前,應該深刻分析即將授課的教材內容,從教材內容的要求去完成備課,以高中物理的牛頓第二定律為例,在完成這節(jié)課的講授之前,我們契合教材,深度分析在素質和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對于學生在該章節(jié)的要求是什么,然后根據(jù)要求去構思授課思路,這節(jié)課的主要要求是學生能夠準確的進行判斷合外力的存在和加速度求解,當然這是基本要求而已,更高的要求是需要學生掌握加速度的內涵和在多角度思維下的瞬間速度,在這個要求下,也就是需要老師首先進行概念的引入,然后根據(jù)打點計時器的實驗使得學生掌握加速度的具體運用,在某一點的瞬間速度求解,以及加速度的求解。這也就是整節(jié)課的授課思路。[2]
課堂的節(jié)奏需要老師帶動,但是并不意味課堂上老師就是主角,老師帶動課堂節(jié)奏,是建立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的視角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然后在這個前提下提高整個課堂的氛圍,所以,老師既要積極引導,也要把主動權讓給學生,這樣才能在學生的提問和回答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果課堂的主權在老師手中,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是處于一個被迫接受的地位,有的學生問題不能在咳痰上反映出來,整節(jié)課的效率自然提高不上去。[3]
信息化的出現(xiàn)是科技的產(chǎn)物,是教育的產(chǎn)物,當然也要運用到教育中,高中物理是一門集抽象思維的學科,所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是必然,比如在高中階段研究物體自由落體,單位時間的速度問題的時候,單純的通過公式去講解,學生可能一時間無法理解,他們認為加速度是一樣的,每個時間段的速度也應該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如果通過多媒體的動態(tài)圖去給學生講解,學生就能理解每個時間段的物體速度變化,較為復雜的是后期進行復習考試的時候,關于磁場的知識很多都是容易混淆的,比如右手定則,左手定則等等,信息手段是最好的整個方法,讓學生一目了然,更加有效的去掌握知識,區(qū)別知識點之間的異同。[4]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探索物理規(guī)律、原理的重要途徑。在物理實驗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實驗的趣味性、科學性、探索性和安全性,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人,而教師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讓學生通過親身實驗,找到物理規(guī)律和結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驗課題,確定實驗目標、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方法、記錄實驗過程、思考實驗現(xiàn)象。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只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指導,同時要注意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操作。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實驗活動、確定實驗目標、制訂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方法、監(jiān)控實驗過程、評價實驗結果,從而完成實驗任務。實驗過程特別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是對學生遇到的困難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如在開展“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時,教師和學生利用帶鐵夾的鐵架臺、金屬小球、約1米長的細線、米尺、游標卡尺、秒表來開展實驗。而如何利用這些器材開展實驗,制作單擺,需要學生有比較好的協(xié)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實驗過程也需要學生緊密配合,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達到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目的。通過學生的相互協(xié)作和配合進行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在我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深知物理學科對于一個學生思維形成和升學的意義,所以,作為德育工作者的我,也竭力去創(chuàng)建有效的高中物理課堂,就是為了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具有效率,興趣。我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師共同努力,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高中物理一定不會在是每一個學生口中的害怕對象,而是奮斗的動力,挑戰(zhàn)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