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萬寶小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9)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當前的中國對于小學生的評價標準,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將學生好壞的評價標準進行了轉化,改變了傳統分數的評價標準。對小學生成長的優(yōu)劣評價,已經轉移到以小學生的道德水平方面,也就是要加強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小學生在小學校中,得到德育教育合理化、科學化、高效化的教育機會。同時對小學德育工作培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要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而且還要立足于德育實踐,這樣才能使小學生接受德育實踐。[1]
在小學的學習階段。由于小學生年紀小,這使這些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成熟,因此他們的成長過程,如果教育得當,就容易接受具有正能量的道德引領,但是,如果教育不當,也容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一定要抓好小學德育工作,這樣才能使小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從現階段我國青少年的成長情況看,我國青少年的成長不容樂觀,在生活中發(fā)生一些犯罪事實,這些犯罪人,越來越呈現出暴力化和低齡化的特征。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是需要必需重視的問題,當我們在為這些青少年犯罪感到痛心時,我們要想到如何改變這種狀態(tài)。青少年的犯罪,主要的原因還是教育不當。這些問題已經使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能得到正確形成,導致教育失敗,才使這些青少年走向歧路,使他們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成為人民的罪人,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事實。因此,在小學教育中,一定要加強德育教育工作力度,這樣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成為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2]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小學德育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絕大多數小學生,他們在學校中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滲透了相關的道德教育,使學生們健康成長。但需要指出,在我國的小學德育工作中,仍然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德育教育不重視。這個問題,尤其是家長比較嚴重,由于這些家長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關心的是孩子的分數,把分數看作是孩子的命根子。因此在小學校中的“減負”,還是難以改變小學生的課外補課負擔。家長向學校要成績,使學校的領導、教師很難不考慮小學生的成績,這樣就會使小學教師難以重視發(fā)揮德育的作用。使小學中的德育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同時由于教師的自身道德素養(yǎng)參差不齊,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小學校的評價體系,這些評價體系可以使小學校的德育實效難以保障。
由于在小學中德育教育存在問題,尤其是小學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小學教師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還只是停留在社會需要的層面,這樣就脫離了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當前的道德教育,還缺乏實踐體驗,這樣就容易導致小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出現抵觸情緒,也非常容易使小學生的思想意識與實際行動不符。
德育教育的手段單一,也是德育教育的不足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家長認為,如果將學生送入學校,家長的任務就完成了,對小學生的教育工作就和家長無關了,小學生的成長就是學校和教師的事,家庭就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因此家長基本不想了解學生在學校中德育教育的情況,教師就要及時將小學生的道德表現,及時的向學生家長反映,使家長重視孩子的道德發(fā)展情況。這有利于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
要重視小學德育工作,將德育教育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之中,使他們得到相互促進,達到共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達到這個目地,必須從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重視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樣才能以學校的教育為主,以家庭教育的配合,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的教育工作,有效形成有機的教育整體,才會使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達成共識,使小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家長一起努力,為提高小學生德育素養(yǎng),做出貢獻。
要完成小學的德育教育工作,就要積極開展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小學課本中的豐富知識,幫助小學生從中獲得德育教育的知識點,將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聯系在一起,有效的使小學的德育教育,落實到寓德于教。這樣就可以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利用德育教育的機會,使小學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并利用機會,使小學生健康成長。
要進行有效的小學德育教育,如果小學教師只是采取灌輸德育教育知識,就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搞好德育教育,必須選擇合適的方法,只有選擇了合適的方法,才能使小學生在德育教育方面得到提高。為了解決語文課的古詩詞詩意問題,小學教師就應該指導小學生去翻閱資料。同時,小學教師又要對小學生給與適當的幫助,這樣就會使小學生,從資料中找到對古詩詞詩意的解釋。這種小學教師選擇合理的教育方法,就一定會使小學生體會和感悟知識,使小學生健康成長。
在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小學教師要熱心的關心小學生,對小學生要給與他們足夠的關愛,這樣才能激發(fā)小學生對小學老師的熱愛,聽從小學老師的教誨,使小學老師對他們傳授德育教育,使小學生健康成長,成為有道德,有文化,身體健康的,具有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