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桓臺第二中學 宋海霞
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一些概念及原理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針對性問題,引導學生自行通過閱讀、觀察、思考以及聽講等方式,自行發(fā)掘并且掌握這些概念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與新課改核心內(nèi)容相符合。
由于政治課堂內(nèi)容過于嚴謹,因而導致很多學生并不喜歡這門學科,為此,高中政治教師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內(nèi)容中,但是,太過于注重課堂效果,將會影響到正常課堂內(nèi)容的傳輸。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采取討論、微視頻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與此同時,掌握相應的授課節(jié)奏,為學生帶來深層次的思考,從而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定的知識探究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個別教師為了體現(xiàn)探究式教學法的教學概念,通過課前備課設計出一套公式化教學方案進行課堂教學。但是由于內(nèi)容太過死板,而且資源選擇面也過于狹隘,最終,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法的氛圍,影響了學生對政治課程學習的興趣。
教師想要在探究式教學中起到引導者的作用,首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jù)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程并不親近,為此,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意識,在課堂中多鼓勵學生思考,從而保證學生在潛意識中學會課堂知識。例如,某高中政治教師在執(zhí)教必修一第一課《信用卡、支票和外匯》時,并沒有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地講述課程內(nèi)容,而是從課本夾層中拿出網(wǎng)購來的外國紙幣,其中包含美元、英鎊、日元、韓幣等。教師將紙幣遞給第一排的學生,讓學生依次向后傳遞,在傳遞過程中,教師開始講述外匯及匯率的含義。由于直接觀察了外國紙幣的情況,學生很快便理解了外匯及匯率的含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經(jīng)過教師的課堂引導,有效掌握課堂知識,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
在選擇教學資源時,應結合學生社會閱歷較淺的情況,選擇所有學生都能理解的案例進行,但也會因為選擇的教學資源內(nèi)容過于豐富,不僅不會起到引導學生興趣的作用,還會造成學生的課堂負擔,因此,教師在課堂教案設計過程中,結合實際發(fā)生的情況,通過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的方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起到積極作用。
例如,某高中政治教師在執(zhí)教必修三第三課《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播放課件的形式引導課堂。在課堂剛開始,教師播放從網(wǎng)絡中下載的各個國家的民族服裝,如中國的漢服、韓國的韓服、日本的和服、印度的紗麗等;各個國家的標志性建筑,如意大利比薩斜塔、法國凱旋門、英倫大橋等。教師在課堂上簡要描繪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產(chǎn)物,讓學生了解到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使其切實感受到世界文化呈現(xiàn)的多樣性,并且為在世界中占有越來越重要地位的中國文化感到驕傲。通過挖掘網(wǎng)絡資源的方式,教師讓學生在潛意識中產(chǎn)生想要探究中國特色的奧秘,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非常注重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在教學中,首要目標便是提升學生的探究技巧以及知識收集能力,因此,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法施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拘泥于形式,通過與學生進行相應的交流,達到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