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吉林 通化)
在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往往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進行授課,學生機械聽課,這樣的課堂效率是極低的。所以,我們要求教師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采用提問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載體,在提問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的主導性[1]。那么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高中化學如何創(chuàng)設良好的提問方式。
一個對學生來說很難的問題,教師應科學地把其分解為一個個對學生而言簡單的小問題,對學生進行分部引導,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中解決問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年齡,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既可望又可及,而不是讓學生因為問題太難而放棄,甚至是降低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會讓學生覺得問題太過簡單而使的他們過于自信,驕傲自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后應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只有這樣學生就會回答出來,一步一步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了解,讓學生茅塞頓開,引人入勝,這種提問方法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智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一般總要經(jīng)歷導入、展開、總結(jié)幾個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的、任務。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精心選擇問題,所提出的問題應極具目的性和典型性,在進行問題導入時,最主要目的應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明確學習任務,激興啟思,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求知欲。展開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形成知識與經(jīng)驗,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而總結(jié)階段則主要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結(jié)構,提升思維方法。因此提問時要緊扣教學目標,明確所提的問題預計要達到怎樣的目的,這樣才使提問具有針對性、有效性。
教師在提問時應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以及化學課程學習的特點,注意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和個人特點。教師在提問時要對其進行綜合考慮,考慮其難易程度,同時應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水平以及知識基礎設計問題,注意問題梯度。避免在課堂中提問目的不明、隨意性大、片面強調(diào)開放性,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所以,對于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而言,課堂提問就應該問題明確、簡單明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回答。
在課堂提問后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并且注意傾聽學生回答的答案,在學生思考時,盡量不要打斷學生的思維。學生回答時,即使回答的是錯誤的,也盡量不要中途打斷學生,耐心地去聽完學生的答案,然后再一步步地給學生闡述他哪一步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錯誤,然后再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并告誡學生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錯誤,這樣才會讓學生從自己的回答中認識出自己的錯誤,從而進行改正,以避免下一次發(fā)生同樣的錯誤,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取得進步。
課堂所提出的問題要想有效果,應該適合所有學生,且難易程度適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有目的地選擇學生提問。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會促使學生用心學習化學,同時也會加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提問的對象是學生,故而不能只從教師角度來考慮問題的設計,而要對學生做好充分的分析,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來設計問題[2]。因而教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這是因為,對他們來說四十五分鐘課堂的學習任務,他們怎樣都無法完成,但如果教師在進行提問時,適時地對他們進行關注,給他們提供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給他們提供思維的機會,讓他們在化學課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讓他們體驗到自身的價值,他們就會擺脫學困生這個稱號。
如果在課堂的提問僅僅知識一問一答這種,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因而,教師應從“小步提問”向“大步提問”進行轉(zhuǎn)變,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應有一到兩個能引起學生關注的大問題。同時,應給足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主動性和思維積極性的調(diào)動。
總而言之,好的課堂提問對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的主動性、積極性的調(diào)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應不斷地探索和研究,總結(jié)歸納,找到適合學生、富有自身特色的提問風格,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提問的作用得到真正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