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橫縣新福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廣西 南寧)
初中物理作為初中生首次學習的新學科,在此階段加強對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學生若能夠在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培養(yǎng)起學習知識的興趣,對其日后高中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初中物理知識的難度系數不高,很多知識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物理知識的講解不僅便于學生理解,更能讓學生在簡單易懂的生活理論知識下理解更加透徹,為此,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勢在必行。
既然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物理知識的傳授,那么在物理課堂上還原生活化情境便是生活化教學的關鍵,教師通過生活中比較常見現象的模擬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無處不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教師需要在生活化教學模式實施前準備一些生活用具,通過生活用具來還原生活中的物理原理。
例如,在“光的折射”這一章的教學內容中,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可以先在多媒體教室播放一段漁民插魚的視頻,并提問“為什么漁民每次插魚都向下方插?”由這一問題讓學生對光的折射這一問題進行思考。緊接著,教師可以準備一雙筷子和一個水杯,并在水杯中裝滿清水,然后將筷子插入水杯中,讓學生觀察發(fā)生的現象。教師借用這樣的生活小器具來進行物理實驗,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更能讓學生將這一物理現象與“漁民插魚”的實例進行關聯,從而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提高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眾所周知,物理學科的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傳統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物理知識的理論性教學,忽視了物理實踐,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脫離了生活,更讓學生在被動、抽象的物理課堂上產生學習的抵觸心理,對學生日后的全面發(fā)展亦十分不利。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質量”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點后便需要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實踐作業(yè)讓學生獨立完成[1]。如讓學生放學回家后對自己家的杯子、板凳、箱子和其他家庭用具進行稱重,并找出各個物品體積的異同點,這樣便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
初中物理教學一定要注重實際,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時要秉承著“生本理念”和“創(chuàng)新”的原則進行推進,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可接受的能力范圍內對物理知識產生新鮮感,從而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在教學的初期階段,教師要善于對某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進行取舍,盡可能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例如,在講解“功率”這一章節(jié)知識點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功率這一概念有清晰的認知,教師可給學生布置一項實踐任務,即讓每個學生記錄自己家的電器的功率,并讓學生說出大功率的設備通常有哪些特征。通過電器設備的對比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更能將抽象、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進而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并了解物理知識[2]。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比如,教師在講“物體在不受力時怎樣運動”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設定學生模擬坐公交車的場景,一種是“加速”,另一種是“剎車”,提出問題“當汽車加速/剎車的時候,猜一下我們的身體是向哪一個方向傾斜的呢?”學生會進行各種的猜測“向前”“向后”,還會有學生說“不動”,教師可以接著提出問題:“為什么?”在這樣的提問過程中,學生經過思考會逐漸接近物理問題的本質,并且容易了解其中蘊含的物理原理,這樣的教學更加有趣,而且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探索。
新課改對初中物理教學的要求和標準不斷提高,教師亦要在教學時不斷對物理現象進行自主研究,并在教學中不斷將日常的教學方案進行革新。我們知道,物理學科的知識在不斷更新和發(fā)展,教師亦應該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物理學科方面的新聞,讓學生在生活中時刻關注并思考物理知識,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型物理精神的培養(yǎng)。古往今來,世界上在物理領域取得過輝煌成就的偉人無一例外不對物理領域本身有著無窮的好奇和激情,而這種激情便是初中物理教學應該注重滲透的。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對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對新課的知識點理解深度尚處于發(fā)展階段,而物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此基礎上加強初中物理知識與生活化情境的融合,不僅能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相應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從生活化的視角中觀察物理現象,從而聯系個人的生活經驗以便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