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陶行知哲學思想初探

      2018-02-24 07:50:24劉濤
      青年時代 2018年35期
      關(guān)鍵詞:政治哲學經(jīng)驗主義

      劉濤

      摘 要:陶行知作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對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和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進行了改造,形成了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知行觀和經(jīng)驗主義一元論。他為了廣大勞苦大眾得到解放,結(jié)合中國的具體國情,論述了他自由、平等的政治哲學觀。陶行知的哲學思想盡管具有歷史局限性,但是對中國近代的哲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對中國近代以來的教育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今天來研究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知行觀;經(jīng)驗主義;政治哲學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對中國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生活教育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批判地繼承了王陽明、杜威等中外哲學大家的思想,貫穿于他的整個教育思想體系,并最終形成了獨特的哲學思想觀。

      一、樸素的唯物主義知行觀

      知行觀是研究陶行知哲學思想首要的觀點,也是中外哲學長期爭論的觀點。知行問題不弄清楚,很難了解陶行知的哲學思想。

      青年時代的陶行知,受到了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的影響,相信王陽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義哲學觀。從陶行知先生早期將名字改為陶知行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信奉這一觀點。因此,他認為王陽明之所以沒有成功,并不是他的唯心主義觀點本身的錯誤,而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方法不正確,只要有正確的方法,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但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陶行知逐漸感受到了王陽明的觀點的不正確性,而且與我國的實際情況并不符合,繼續(xù)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無疑是條死胡同。

      在陶行知覺得山窮水盡的時候,開始對王陽明的唯心主義思想進行批判,由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進行轉(zhuǎn)變。他在1927年《知是行之始》一文中,對王陽明的思想進行了批判,他說:“陽明先生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為是不對的。應該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碧障壬倪@個“行—知—行” 的認識論公式是帶有樸素唯物主義因素,肯定了行是知的來源和基礎(chǔ)。1935年他《普及大眾教育》一文中也提到了“我們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 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有行動的勇敢,才有真知的收獲?!?936年在《生活教育之特質(zhì)》一文中也寫到:“書里的真知識是從哪里來的? 我們是毫不遲疑地同答說:行是知之始, 即行即知,書和書中的知識都是寫書人從實踐中得來的。......人類和個人的認識的媽媽都是行動。行動產(chǎn)生理論,發(fā)展理論?!睆乃倪@些論述中,我們都可以看出他認識到了行動、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chǔ),肯定了實踐第一性,認識第二性,對王陽明的主觀唯心主義的“知行合一”學說進行了批判。隨著他親自參加了民族解放斗爭和民主運動,后期更是承認了“存在決定意識”,“人腦是思想的物質(zhì)基礎(chǔ)”。陶行知的樸素唯物主義知行觀在實踐中的直接反映就是創(chuàng)立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學說。

      陶行知的樸素唯物主義由于受到歷史條件的局限性,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存在著很多積極的因素,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他主要從個別人的行動來了解“知”和“行”的關(guān)系,不是從人類生產(chǎn)斗爭和階級斗爭中來了解“知”和“行”的關(guān)系,是脫離社會實踐和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行動,是個人的孤立的、狹義的行動,依靠這些“行”我們不可能完全去認識整個客觀世界。

      二、經(jīng)驗主義一元論

      陶行知在美國留學時,師從美國實驗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回國后他的很多理論都受到了杜威唯心主義經(jīng)驗論的影響,但是隨著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具體情況,他又對杜威的很多觀點進行了批判,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經(jīng)驗論的痕跡,最終形成了經(jīng)驗主義唯物的一元論。

      英國近代哲學家洛克認為經(jīng)驗具有二重來源,兼有唯心論和唯物論這兩種認識論的因素,是典型的二元論學說。后來,英國哲學家柏克萊從右邊予以修正,形成了主觀唯心論;法國唯物論從左邊予以修正,測地走向了唯物主義,實用主義則繼承了柏克萊的主觀唯心論。杜威作為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論的基本特征是經(jīng)驗論,他認為經(jīng)驗先于客觀世界而存在,經(jīng)驗不是客觀世界的產(chǎn)物,客觀世界是經(jīng)驗的產(chǎn)物;他否認了真理的客觀實在性,認為真理只是一種主觀人為的應用假設(shè)。

      陶行知早期的思想受杜威的影響較大,一方面他認為經(jīng)驗是環(huán)境刺激的結(jié)果,另一方面他強調(diào)科學實驗的作用,忽視了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例如,他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就列舉指出:“我們先從小孩子說起,他起初必定是燙了手才知道火是熱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過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過石頭才知道石頭是硬的......”,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繼承了杜威經(jīng)驗是環(huán)境刺激的結(jié)果的理論。此外,科學實驗在社會發(fā)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學實驗并不能代替實踐的作用。因此,他早期的很多論述更多的是采用了杜威的觀點,更多的反映出的是唯心論經(jīng)驗論的觀點。

      陶行知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發(fā)現(xiàn)了前期觀點存在的問題,將王陽明和杜威的論述做了180度的翻轉(zhuǎn),提倡做到老,學到老,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他認為生活經(jīng)驗是人獲取知識的本源,充分體現(xiàn)了他放棄了杜威的唯心主義經(jīng)驗論,走向了唯物經(jīng)驗主義一元論。他后期在《育才二周歲的前夜》一文中,就寫到:“人類與個人最初都由行動而獲得真知,故以行動始,以思考終,再以有思考之行動始,以更高一級融匯貫通之思想中,在由此而躍入真理之高峰。”說明了人類獲得真理的過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基本規(guī)律。

      三、自由、平等的政治哲學觀

      陶行知的政治哲學觀受到既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也受到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響,但又與近代中國的具體國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單純的主張教育救國到主張將教育與民族民主救國相結(jié)合。

      陶行知看到了被列強蹂躪下的國家慘狀,特別是“9.18”之后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人民生活在常年的戰(zhàn)火之中,民不聊生,更加希望能夠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國家。他認為實現(xiàn)民主共和國家的方式是教育,他在《我的學歷及終生志愿》一文就中指出:“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經(jīng)由教育而非經(jīng)由軍事革命創(chuàng)造一民主國家……發(fā)展和堅持一真正民主民國,因此乃惟一能夠?qū)崿F(xiàn)的正義與自由的理想之國”。共和主義的目的是“共和主義責之全體國民,群策群力,群運群智,群負群責,以求群之進化福利”。共和重視個人價值和個人責任,給予個人平等之機會。所謂民主,即:“一是政治民主,即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二是經(jīng)濟民主,即民生主義;三是文化民主,即教育為公;四是社會民主,即社會關(guān)系上發(fā)動的改革;五是國際民主,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彼^平等,即“在政治上、生計上、教育上、立平等之機會,俾各人得以自然發(fā)展其能力而為群用”。但是,在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反動政策的影響下,他逐漸看到了僅靠教育救國是很難實現(xiàn)的,于是他把教育與民族民主革命相結(jié)合,走上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

      這一時期,陶行知的群眾觀點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他從關(guān)心中國的農(nóng)民群眾到關(guān)注工人、農(nóng)民在內(nèi)的整個勞苦大眾的解放,他的哲學就是廣大人民的哲學。他提出要了解人民,向廣大人民群眾學習,拜人民為師。要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這種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正是陶行知政治哲學的偉大之處。

      綜上所述,我們研究陶行知的哲學思想,必須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正確認識他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總體上來說,他的哲學觀是進步的、發(fā)展的,經(jīng)歷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的轉(zhuǎn)變,但是唯物主義中又帶有唯心主義的色彩。因此,我們要將他的整個哲學思想貫通來研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領(lǐng)悟到他的哲學思想在當時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學敏.陶行知哲學思想的探討[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03).

      [2]G·J·愛默森,錢撲.實用主義教育之哲學觀及對其的批判[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4,(01).

      [3]黃曉燕.陶行知哲學思想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4).

      [4]尹祥保.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的哲學思想[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03).

      猜你喜歡
      政治哲學經(jīng)驗主義
      人工智能寫作的歷史回顧、概念界定及研究展望
      批判的語境經(jīng)驗主義:數(shù)據(jù)與語境
      ——第十七屆《哲學分析》論壇專題研討之二
      哲學分析(2019年2期)2019-12-16 13:33:51
      思 辨
      中國詩歌(2019年6期)2019-11-15 00:26:47
      走出經(jīng)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xiàn)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走出經(jīng)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xiàn)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論政治哲學對確定性的追求
      阿倫特政治哲學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10:52:34
      西漢政治哲學:“無為而治”的積極性及消極性兼論對現(xiàn)代政治實踐的啟示
      商(2016年22期)2016-07-08 13:58:47
      論柏拉圖“哲學王”制度的合理性
      論柏拉圖“哲學王”制度的合理性
      富裕县| 云龙县| 锡林浩特市| 华宁县| 绩溪县| 嘉禾县| 乐山市| 台中县| 潜山县| 井陉县| 儋州市| 徐州市| 江阴市| 信丰县| 玉屏| 寿光市| 任丘市| 酒泉市| 靖边县| 丽江市| 阜阳市| 北流市| 九龙城区| 托克逊县| 合山市| 太和县| 崇左市| 赣榆县| 广州市| 武义县| 聂荣县| 微山县| 巧家县| 和田县| 绥宁县| 静乐县| 广元市| 太仆寺旗| 凯里市| 盖州市|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