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彭
(江蘇省興化市戴南中心小學,江蘇 興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在學習時難以長期集中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向來都占據(jù)著課堂主體地位,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因此,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這種局面,學具的運用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它能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若能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會獲得超出預期的效果。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一般對于新奇、未知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但是由于他們年齡還小,不容易控制自己,很難將注意力長期集中到學習上來,因此教師必須借助必要的手段,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為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可以借助學具來輔助教學,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利用學具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利用信息化學具輔助教學。信息化學具就是指借助多媒體技術、網絡等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借助這些新興的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更直觀、更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利用這種方式向學生呈現(xiàn)教學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外形特征時,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要進行教學的圖形展示出來,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對比,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總結各自的特點。第二,利用一般的學具,設置情境增強課堂趣味性。例如,在講到貨幣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超市購物的情境,給學生分發(fā)不同幣值的假幣,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超市購物,從而讓學生對人民幣的兌換、使用以及進制進行了解。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課堂趣味性,同時使學生親自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的深入,小學數(shù)學也變得越發(fā)晦澀難懂,加之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若單憑教師的講解,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變通一下。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合適的學具,將抽象難懂的知識直觀地表達出來,教會學生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再由教師進行適當?shù)狞c播,就很容易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自動將主觀的認識上升到客觀的數(shù)學知識。
例如,在講到應用題里面的“相遇”問題時,教師可以提前告知學生,下節(jié)課帶來自己的玩具車。在課堂教學開始進行時,教師在講完基礎的知識點后,提出相關的相遇問題,再指導學生用玩具車進行演示,由于這時利用的學具是學生自己愛玩兒的玩具,他們會非常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指導,根據(jù)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在學生自己親手操作學具的過程中,學生會對相遇問題有自己更直觀、深刻的了解,不會只停留在想象中,于是我們就達到了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利用“玩具”這一學具,學生充分理解了數(shù)學知識。
運用學具輔助教學,除了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等一些基本的作用外,我們還可以深層次地挖掘它的其他作用。學生學習的作用不能僅僅局限在學習已有的知識,如果能通過平時的學習,提高自學能力,并且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那就達到了教學的最高目標。因此,教師在利用學具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挖掘學具這方面的作用,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小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給學生講解不同的圖形時,要求學生準備不同形狀的紙張,自己采取不同的方法研究不同形狀的特點;再發(fā)揮想象力用不同的方法拼湊不同的形狀,比較在哪種情況下拼出的圖形面積最大;學生還可以將平面圖形立體化,自己動手折出立體形狀,提前對立方體的相關知識進行探究。總之,利用學具,采取各種不同的手段,幫助學生探究當前學習的知識,引導他么主動探索未知的、還沒學習的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很大的幫助,它不僅是老師得力的助手,更是學生的好幫手。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學具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合理運用它,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借助學具提高課堂趣味性,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整體上提高小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