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琪
(南昌市新建區(qū)新豐學校,江西 南昌)
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是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初中階段,英語課堂教學應不斷通過英語知識的滲透,讓學生正確認識英語,明確英語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但英語與漢語有著很大差別,無論是發(fā)音、表達方法還是文化背景都存在差異,初中生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學習上經常出現(xiàn)低效的問題。文章具體分析了當前初中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并針對現(xiàn)狀提出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現(xiàn)階段,英語是世界范圍內的通用語言,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入,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英語逐漸成為我國培養(yǎng)人才的重點學科。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已對英語知識有所了解,初中階段英語教材難度有所增加,但具體的教學內容仍然側重英語基礎知識部分。從英語教學內容來劃分,英語主要分為詞匯教學、語法教學、重點句型句式教學等幾項內容,學生只有在掌握基礎知識后,才能流利地進行英語表達。
而從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只是單純地將英語基礎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內容,教師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語言是基于一定文化環(huán)境產生,中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完全將英語語言與西方文化相脫節(jié),學生感受不到語言環(huán)境,從而對學習產生了畏難心理。另外,與其他學科知識不同的是,英語知識復雜、零散、不系統(tǒng),學生無法有效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上述情況導致課堂英語學習低效,因此,教師應耐心引導學生走入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并通過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漸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化產品與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已有了廣泛的應用,它可以給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抽象的語言知識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因此,教師應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教學中向學生滲透關于西方文化的相關知識,并通過動畫、視頻使學生進入英語學習情境中,讓學生感受純正的英語口語。
例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關于學校生活的話題,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描繪學生的School Life,但中國初中生與外國初中生的學校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教材課文有所了解,然后通過播放關于國外中學生學校生活的視頻,讓初中生自行對比中外初中生學校生活的差異,從而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不同總結出來,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與小組內其他成員討論不同之處,做好總結,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英語應用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在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自主學習是提升其個人能力的有效途徑,由于課堂教學課時有限,在課堂上學生可能對知識理解并不透徹,并未完全掌握。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自主學習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對學習重點與難點進行更透徹的理解,幫助自身理解性掌握與記憶。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逐漸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后,教師則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自己攻克學習難點與學習重點,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例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主題進行學習活動設計,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僅作為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可以享受充分的自主權,基于自身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如在教學Environment主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引導學生思考,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污染源,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只能簡單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搜集更多資料,對這個主題進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究,并引導學生思考環(huán)境保護措施。很多學生會給出Planting more trees on roads,riding bike to work等措施,這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才能積極地投入學習中,主動進行知識理解與知識記憶。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上感受平等與民主,并構架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方式也能吸引學生投入課堂學習中,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學生在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后,教師利用情境教學、微課教學等方法,鍛煉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感受西方語言環(huán)境,從而提升英語學習效果與效率。為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制定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