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云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 東營)
在學校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就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知識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互動,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共同協(xié)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和教學目標。通過學生小組的合作,使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和邏輯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生有了一定的協(xié)作精神,并且教學目標的完成效果要更好。合作學習在整個教育教學中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小學開始直至大學,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都是始終需要學習的,合作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首先,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來說,合作學習能夠彌補在課堂上學生對教師講授知識的一些不理解,未吸收充分等問題。但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與同學間進行交流,不但解決了自身的疑問,還便于他人知識的鞏固,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與老師有積極的作用。
其次,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正是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一種與他人協(xié)作的習慣,將對學生受益終身。
最后,合作也是學生綜合能力重要的一部分,是學生最終走向社會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開展小組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的自我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在目前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在面對這種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上存在一些疏忽。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在講授結束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解決問題或者交流心得,但從有些課堂的效果來看,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表面上是如火如荼地進行,實則有些學生流于形式,坐在一起開始聊天打鬧,浪費課堂時間。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相互進步,這樣做反而成了有些學生一起游戲的時間,造成共同退步的現(xiàn)象,這就違背了初衷。
另外,這種數學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也可能由于分組不當,造成班級組別差距較大,成為一些優(yōu)秀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使得一些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自信心受挫,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1.營造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
新時代下的教育方式不應該是死板的,教育部也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主動學習,而教師扮演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上,教師應該激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對于那些能夠勇于回答問題的學生,不論對錯都應當積極給予肯定,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其次,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在教學中扮演師者、引導者的身份,盡量不要與學生產生距離感,這樣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去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使得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2.科學的分組
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分組是有講究的,并不是隨意的安排。要達到我們預期的實際效果,小組的構建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則,不能按照主觀意識去組合學生,應該基于學生之間互補互助的原則。為了防止有的學生無所事事,可以給組內每位同學安排一定的職位,分配每個學生一定的任務,每個人各司其職,組內的氛圍必定不會差。如在組內設置組長、匯報員等職務,這些學生職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按一定時間一定方式輪流來擔任。同時,分組中一定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如有的學習能力較強,有的管理能力較強,有的表達能力較強,教師一定要讓他們建立自信,讓他們感受的自己的能力所在,這樣才能激發(fā)每個學生潛能,讓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增強課堂實踐活動
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在實際的課堂中加強對學生的溝通,進行一些課外活動。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過程中,會學到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這時教師可以趁這個機會讓學生去生活中找一些對稱的事物,并為學生講解圖形的特點,這會使他們更加記憶深刻,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實踐活動的實施可以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發(fā)展,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使每個學生的長處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夠得到發(fā)揮,從而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他們自己的能力。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是大多教師比較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這在實際教學中具有很大可行性。當然我們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經驗。目前我們要做的是加強創(chuàng)新,面對不同的班級,面對不同的教學條件,面對不同的形勢,讓我們的教學方式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