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青
(陜西省興平市華興中學,陜西 興平)
構建初中英語的高效課堂,一直是全體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也是對中學英語教育不斷探索、優(yōu)化,最終實現發(fā)揮其教學效果最大值的一個過程。積極地構建初中英語的高效課堂,對于幫助中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習英語學科豐富多彩的知識,從而提升初中生的英語應用技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在一個高效的中學英語課堂中,學生的靈感將會相互碰撞,不同的學生關于同一個英語問題會有著多樣的觀點與看法,而這種觀點與看法的交流將會對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力,啟發(fā)學生的英語思維具有莫大的幫助。而七年級英語教學的有效策略亦是初中英語教育的重點探究內容,在本文中筆者就將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對七年級的英語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進行多樣分析,試尋找出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七年級英語小組的合作式學習并不是在無序的規(guī)劃下進行的,而是經由英語教師的指揮有組織、有秩序地開展的。在這一過程中,七年級英語教師必須重視每個學習小組的分工明確性,確保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為了更好地幫助七年級學生樹立集體合作的觀念和意識,教師通過指引學生給自己的小組起一個好聽且響亮的名字、選擇一個英語小組的代表顏色等增加初中生對于本小組的認同度,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比如在對七年級上冊Food and restaurant這一單元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行組成英語小組,給每一小組安排諸如“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Which restaurant do you like best?Why?”等不同問題,讓小組成員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由于七年級學生英語基礎可能并不好、詞匯量也不夠豐富,英語教師可以盡量引導學生在討論中使用英文,若實現交流有困難也可以用中文代替。在各個學習小組交流結束后,成員可以推選出一名英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交流成果匯報,將其觀點與全班同學進行分享,實現班內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中小學英語學習的銜接階段,在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都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在英語教學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就會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增大,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兩極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不僅僅不利于七年級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和實踐,而且會對初中英語學科的發(fā)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而,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就要注重每位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并采用分層化的教學方式減少學生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比如,對于英語基礎并不好的學生,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對其多鼓勵,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進步之處,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而對于一些英語水平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其多多幫助英語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邀請其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英語學習經驗與小技巧,幫助學生轉變傳統的英語學習思路和模式,提升全班同學的英語學習水平,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英語是一門充滿著人文性與趣味性的學科,英語教材中也包含著豐富的故事和對話內容。而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階段,對于新鮮事物充滿著濃重的好奇心和渴求欲,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可以認真思考如何將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英語教材的趣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的新鮮感激發(fā)他們對于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而經過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筆者發(fā)現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七年級學生對于英語課堂的思考和聯想具有極大的幫助。
比如,在對七年級下冊Unit1 A Trip to the Silk Road這一單元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全方位地展示“北京”“西安”“蘭州”“絲綢之路”等美景,讓一些沒有去過這些地方的學生對其有著直觀、形象化的了解,然后可以引導一些已經去過這些地區(qū)旅游的中學生用英語描繪一下自己的所見所得,引發(fā)其他學生的聯想與想象,然后再將學生的介紹和課本中的描寫進行對比,讓學生在這種形象化的教學情境中,直觀地感受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激發(fā)中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七年級英語的教學要緊緊貼合中學生的學習實際,教師也要在教學中不斷開展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活動,從而吸引學生對于課堂的關注,幫助學生扎實地掌握七年級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切實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