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日報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第一,廣泛閱讀。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比绻胱龅剿既缛?,提筆成章,就必須多讀書,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讀書的內(nèi)容要廣泛,選題不僅是自己感興趣的,也找涉及面廣,而又缺乏報道的。此外,還要找到與選題相關的出版物,進行大量閱讀,包括專業(yè)期刊、行業(yè)通訊、政府工作報告,這些都是閱讀的范圍。這些理論性的知識能為記者寫作提供思想上的保證。
第二,隨時記錄靈感。在閱讀大量的資料時,要做到把自己想到的故事點立即做成筆記,還要把重要的資料剪下來或者拍下來收集成文件,這些資料可以儲存在大腦中等寫故事時回憶,這些靈感和創(chuàng)意就如閃電一樣,在腦海中轉(zhuǎn)瞬即逝。所以必須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當你再去看自己的資料時,很可能就會忘記自己為什么留這些東西。
第三,為自己的選題做檔案。做為記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檔案記錄,否則,很難找到自己的最初創(chuàng)意。一個記者必須給自己的選題做檔案管理,定期整理,隨時增加內(nèi)容,也就是像“重要記事”一樣的檔案,這個檔案里面的內(nèi)容是自己感興趣的選題,這些內(nèi)容也是有一定的時效性的,一些熱門選題如果不及時完成,可能沒有時效性了,就失去了收集整理的意義。
每個記者除了自己日常工作外,還要深入自己分工的領域采訪,這些行業(yè)都有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要和他們處好感情,建立一種長線的聯(lián)系方式,有好線索能夠及時交流、傳遞,以便記者第一時間掌握素材。
保持與這些信息源的聯(lián)系十分必要。記者有時會犯這樣的錯誤,采訪工作中把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料存檔后,就會把聯(lián)系人忘記了,直到有另一個故事需要他們幫助時才想起來聯(lián)系……
與其按照自己形成的思路去采訪,不如和中間人多聊,不可輕視這種收獲,和他們交流,記者就是一個學生,信息源則成了老師。此時,記者的目標不再是從信息源的嘴中把信息一點點擠出來,而是在對方的專業(yè)知識和獨到見解的幫助下,來構思自己的新聞作品。
寫好故事是寫好通訊的關鍵。這一點,我感受特別深刻。2006年夏天,我到八五四農(nóng)場十九隊采訪,這個隊被稱為“電腦村”,家家有電腦,人人會電腦,有關電腦的故事舉不勝舉,剛來到這個生產(chǎn)隊,我便深深地被這些普通農(nóng)墾職工迷上電腦的故事吸引住了。采訪還沒結束,我就定下了標題《電腦村的故事》。望著采訪筆記,我開始構思起來,在這么多故事中間,怎樣選擇有代表性有意義的故事寫?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
一是選擇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眾所周知,故事是靈魂,人物是核心,得見人、見事、見物才能鮮活。在采訪中我對年方28歲的陳興偉成為“電腦王”的故事很感興趣,小陳是這個隊最早買電腦的人,也是他們“電腦村”的靈魂人物,想當年他要買電腦時,全家人都持反對意見,就連與他相親相愛的妻子也極力反對,一致認為靠種地維生的莊戶人家擺弄這玩藝干啥?小陳耐著性子解釋說:“這是新科技,不光能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還能帶來豐厚的經(jīng)濟效益。”任憑他說破了天,一家人也不信。無奈他只好先斬后奏,偷偷地把電腦買了回來,引起了一場家庭內(nèi)戰(zhàn),還是領導出面調(diào)和才平息了內(nèi)戰(zhàn)。既然生米煮成了熟飯,一家人只好任其玩起了電腦,家人漸漸地發(fā)現(xiàn),有了電腦之后,小陳變化很大,天天晚上鼓搗起沒完沒了,更令家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真就得了這臺電腦的濟,小陳按照電腦查找的資料去做,育秧、插秧、管理、收獲,都按照電腦說的經(jīng)營,畝產(chǎn)竟比去年高了三成多,全家人的態(tài)度立刻改變了,由反對到支持幾乎是一夜之間的事兒,就連一向反對的妻子也笑呵呵地說:“趕緊把這臺電腦賣了,咱們買一臺最新最好的?!?/p>
聽到這個故事,我非常高興,太有傳奇色彩了,我便把小陳的故事做為開篇,標題就叫《電腦王陳興偉》。
二是選擇有正能量的故事。正能量能夠激勵人感染人,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和激情。在采訪電腦村的時候,我覺得老勞模丁富榮的故事很有正能量。老丁是多年的農(nóng)場勞模,絕對是種田高手,年年收成不錯。小陳剛買電腦時,他還持懷疑態(tài)度,親口對小陳說:“靠電腦指導種田,簡直是開玩笑,你若是種地水平超過我,我叫你師傅?!笔聦崉儆谛坜q,那一年兩個人較上了勁兒,老丁力比小陳出得多,汗比小陳流得多,可是到頭來真就沒有小陳的效益好收入多,不服不行。只好低下頭來認小陳為師傅,不過這個師傅沒白認,小陳手把手地教他學電腦,傳授了好多電腦知識,不知不覺,老丁也成了電腦迷,叫他一帶動,全隊一多半的人家都買了電腦。老丁在連隊里資格老威信高,好多人家都向他請教,老丁常常把小陳請來跟他一塊給那些人解疑釋難,老丁從電腦中嘗到了甜頭,也漸漸地迷上了電腦,動不動就跟小陳切磋一番,探討探討一下有關電腦的技術和技巧。有人逗趣地問老?。骸澳氵@個老模范怎么擺弄上電腦啦?”老丁深有感觸地說:“時代在進步,我也得跟上形勢呀?!崩隙〉墓适率刮腋∠脒B翩,這樣有正能量的故事太值得一寫了。經(jīng)過一番深思之后,我把老丁的故事起名叫《老勞模成了電腦迷》,故事本身就很精彩,正能量很足,因此讓讀者讀起來很有吸引力。
三是選擇有特殊意義的故事。在采訪中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八五四農(nóng)場十九隊,不光那些有眼光、有文化的年輕人喜歡電腦,就連那些家庭婦女和打工仔也愛好電腦,電腦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這個隊有個叫張文國的年輕人,是個地道的外來戶,打工仔,他看到全隊人都在擺弄電腦心也活泛起來了,喊著叫著要買電腦,妻子說:“咱們家日子過得緊巴,哪有閑錢買電腦?”小張耐心地對妻子說:“咱們窮更應當學知識學本事,電腦就是好老師,花錢不多,用途挺大。”妻子半信半疑,只好狠了狠心,讓他買了一臺電腦,別說,這臺電腦真就派上了大用場,種地、賣糧、搞經(jīng)營,不用請教,不用打電話,打開電腦就能知道個大概,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轉(zhuǎn)起來,妻子的臉色也由陰轉(zhuǎn)晴。更令妻子興奮不已的是,張文國自打買了電腦之后,酒不喝了,牌不摸了,有空就盯在電腦上,妻子高興地說:“若是知道電腦有這么多的好處,寧可砸鍋賣鐵,也支持你買。”這個故事很有特殊意義,真可謂是:小故事,大內(nèi)容,小人物,大世界。我把這個故事起名叫《迷上電腦的打工仔》。用輕松的筆調(diào)描寫出一個打工仔迷上電腦的故事,讓人看了格外親切。
三個故事組合成一篇人物通訊,將這個隊的電腦熱充分地展現(xiàn)給讀者,故事不在大小,關鍵在于能不能吸引人,讓人看后有感慨,回味無窮。
有一年,我去嘉蔭農(nóng)場采訪,被機關辦公樓大廳里的一張大紅紙感謝信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讀了這封信,我不禁激動起來,一個平素無名的隊長,竟受到職工如此的擁戴,難道這不是一個奇跡嗎?于是,我們決定到他所在的二十隊去探個究竟。
我們順著信件的線索“夜闖民宅”,原來這個生產(chǎn)隊是個老自然屯,百十戶人家都沾親帶故,關系復雜,一年到頭上訪不斷,這個隊的職工因而出名,有人說他們是“刁民”,干部測評全場最低。干部無心工作,群眾無心種田。年虧損120萬元。后來,農(nóng)場選派年輕干部付平到任,他狠剎吃喝風、修建民心路、隊里工程公開公平公正低價“競標”,職工是心服口服……這個基層村官身上究竟有多少故事?夜色已深,只得“打道回府”。
第二天一早,迎著初冬的暖陽,我們又重返二十隊,聽說付平早起去給職工推銷“愛場面”了,我們繼續(xù)走訪職工家庭,了解付平怎樣嚴格剎住占公家便宜的風氣、管住職工往家里私拿種子、化肥、糧食。農(nóng)忙時凌晨兩點下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累了就和職工們一樣脫了鞋,光著膀子,盤腿坐在地頭,把兩元一盒的“大雞”煙分給大家抽,邊抽邊嘮家?!L了一整天,付平的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晚上我滿載而歸。遺憾的是沒有見到付平本人,于是,農(nóng)場的宣傳部郭春波部長便帶我們來到了付平家門口,因為沒有打招呼,郭部長便先下車進門看看付平在不在家,進去好半天還沒有出來,我納悶極了,待我進門看個究竟時,見付平正坐在沙發(fā)上接受“審訓”,她的妻子很激動,數(shù)落他如何不顧家,天天騎摩托車下地犯了風濕病……我們聽明白了,是妻子在心疼他。再看付平,三十七八歲的年齡,沉穩(wěn)、睿智,談起在二十隊工作的感受滔滔不絕,我的面前呈現(xiàn)出二十隊發(fā)展的宏偉藍圖……就在我們采訪的時間里,付平接了好幾個電話,都是職工們打來的,詢問糧食價格、明年種什么、孩子考什么學校……職工們都把他當朋友了……
采訪回來,我就把這個好故事的標題定為《探訪一封感謝信》,內(nèi)容分成三部分來寫,初進二十隊、付平軼事、付平其人,二千八百字就把這個人物形象寫得深入人心。這篇報道后來被黑龍江省企業(yè)報評為一等獎。
這篇好稿就是源于一個好故事,我從一封感謝信入手,順藤摸瓜,層層深入,把招待費、小車費這些老百姓關注的敏感問題,層層破解,通過走訪職工、群眾、班子成員,把這位干部為民做實事、做好事的生動故事,躍然紙上,挖掘出了新時期基層干部的思想境界,付平就是一位農(nóng)村基層干部的好典型。稿件發(fā)出后受到各界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