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關(guān)于演員,導演有話說”論壇上,馮小剛、寧浩、徐崢、陸川四位導演來了一場吐槽,感慨偶像明星曝光過多、實力堪憂等亂象。演員不花時間琢磨戲,大量參加綜藝節(jié)目,透支曝光率,遭到四位導演反對。馮小剛認為電影演員、電視劇演員和綜藝明星應(yīng)該是三類人,但現(xiàn)在“三合一”的現(xiàn)狀極大地傷害了電視劇和電影。寧浩分析,演員如果平時生活中新聞太多、在綜藝節(jié)目里曝光太多,會在觀眾心中形成一個既定形象,等到塑造角色時,觀眾就不容易相信了?!按罅科毓庵?,明星就無法再做電影演員了,因為電影的作品感非常強,觀眾認可你塑造的角色才能完成。”幾位導演的話,引起反響。
跑男總是讓人游離
作為演員,而不是明星,需要和觀眾有點距離,靳東就比較在乎這一點,他很少參加綜藝節(jié)目,表示不愿意讓觀眾太熟悉,因為太熟悉后,觀眾就會不相信他所飾演的角色。這次上影節(jié),四位導演同時對“偶像明星曝光過多”進行了批評,一是上述原因,陸川也提到了;還有一點,是他們綜藝節(jié)目參加過多后,一定會分散很多精力在節(jié)目上,從而難以專注于影視劇的拍攝,專注于表演。
鄧超是《奔跑吧!兄弟》中的???,這幾年,鄧超雖然很火,但在影視劇中的影響力卻并不是很大,這點要遜色于他的妻子孫儷,從綜藝到舞臺喜劇到導演電影,嘗試了很多的東西,而拿得出手的表演角色卻沒有。同樣,李晨也是這樣,更不用提包貝爾了,現(xiàn)在在影視劇中看到他們,總是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跑男中的搞怪形象給我們印象深刻,不免使人難以擺脫那種印象。至于鄭愷,《長城》上映時,記者看到一條網(wǎng)友的評論:深刻感慨,演員還是不要經(jīng)常上綜藝?!堕L城》上映的時候我跟男朋友去看,前面還勉強入戲,鄭愷出來的時候我倆一起噴了,感覺自己一下子來到了跑男片場,怎么看怎么想笑,總覺得他下一秒就會“我就是小獵豹!”
很少出現(xiàn)在綜藝節(jié)目中的胡歌解釋說:“演員對自己應(yīng)該有所保留,演員不是信用卡,是儲值卡,不能透支自己?!被艚ㄈA認為演員應(yīng)該保持一點神秘感,這樣扮演各種角色的時候才不會覺得突兀。確實如此,我們看國外的電影,一些演員讓人印象深刻,覺得好像他就是真實的人物。可能就有我們不熟悉這些演員的原因,他們具有我們看來的唯一性。
馮小剛認為電影演員、電視劇演員和綜藝明星應(yīng)該是三類人,此話誠然,演員應(yīng)該把表演放在第一位,才能塑造出好的角色。心有雜念,終究難成大器。
平沙
演員做綜藝有啥不可以
現(xiàn)在的綜藝節(jié)目是明星的天下,旅游、美食、唱歌、親子、運動……在各種類型的節(jié)目里,各路明星玩得不亦樂乎。這是市場的選擇,有明星,有話題,有關(guān)注度。觀眾愛看,明星賺錢,皆大歡喜。突然,四位導演吐槽了,演員綜藝節(jié)目曝光多會影響影視劇中可信度。這樣的結(jié)論不知道是如何得出來的。黃磊在綜藝節(jié)目中大秀廚藝,更加鞏固了他在觀眾心目中的“暖男”形象;林志玲在《花樣姐姐》里一展可愛女人一面,溫柔的氣質(zhì)、良好的學識修養(yǎng)、可愛真實的性格,讓年過40的她穩(wěn)坐“女神”寶座;《真正男子漢》里59歲的張豐毅在只有2攝氏度的氣溫下大秀完美六塊腹肌,彰顯男性陽剛魅力,硬漢形象一如既往。這些明星在綜藝節(jié)目中的曝光,正是加深了其在影視劇中的可信度,和他們的個人形象是完全吻合的。
還有一些明星在綜藝節(jié)目中展現(xiàn)出了觀眾在影視劇中看不到的一面,以馮小剛點名的孫紅雷來說,在綜藝節(jié)目中反而放開了,一改熒屏中的酷勁兒,釋放出喜劇天賦,讓觀眾眼前一亮。而劉濤如果不是參加《跨界歌王》,又有幾個人知道她有一副好嗓子?這種不同于既定形象的曝光,對演員來說反而是一種拓展,讓觀眾接受了他們的不一樣,才不會被輕易定型,才能嘗試更多樣的角色。
如今演藝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綜藝節(jié)目的曝光不失為另一種打開市場的方式,比如張藝興因為《極限挑戰(zhàn)》而走紅,張亮因為《爸爸去哪兒》而身價倍增,王祖藍因為《百變大咖秀》而被內(nèi)地觀眾喜愛。演員一定要有觀眾緣兒,而綜藝節(jié)目的曝光正是拉近和觀眾距離的便捷有效的方式。就連發(fā)聲指責的馮小剛不也是綜藝常客嗎?《笑傲江湖》,《我看你有戲》,《熟悉的味道》,又當導師又當嘉賓,玩兒得挺開心,按照他的說法,豈不是連電影導演也不能做了嗎?
程戈
我們總是被忽悠
一個詞,一旦成為了流行用語,并不是說明這個詞有多時髦,而是這個詞所表達的意義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了。忽悠,就是這樣的一個詞——利用語言,巧設(shè)陷阱引人上鉤,叫人上當,使希望落空。
話說十多年前,當忽悠一詞還僅僅是東北一帶的方言的時候,有一部國產(chǎn)電影《兇宅幽靈》被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捧上了天,說什么這是國產(chǎn)恐怖電影登峰造極之作,甚至是敢于和同檔期上映的《指環(huán)王2雙塔奇兵》爭票房。筆者還真就相信了這樣的宣傳,放棄了“雙塔”,花錢走進了“兇宅”,原以為會把滿身嚇出的雞皮疙瘩留給影院,可沒想到,等散場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笑著出來的。大家似乎很是為這部電影的放映檔期安排鳴不平——明明就是一部賀歲劇嘛,怎么會是恐怖片?而后便是痛恨上了過分宣傳的當。
無獨有偶,前不久,一部名為《異星覺醒》的電影上映,筆者的眼中又一次被“超級驚悚”這樣的字眼給糊滿了,媒體都在夸,影評也在夸,甚至連身邊的看過這部電影的專項跑口兒記者也發(fā)微表示:這是自己有生以來看過的最驚悚的電影——原以為只有自己會驚聲尖叫,沒想到,整場的觀眾都幾乎嚇尿了……
出于對驚悚片的喜愛,也為了驗證大家的口碑,自己也成了這部電影的觀眾。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里的嚇一跳,可不是電影本身讓人害怕,而是各個層面對于這部電影的忽悠令人可怕。這個電影根本無法對絕大多數(shù)觀眾構(gòu)成視覺沖擊——老套的手法,簡單的故事,甚至異形生物的樣貌,我們都司空見慣了。散場之后,想再度看看那位記者的微信朋友圈,真巧,被刪除了。忽悠,又是忽悠,而我們又一次被忽悠了。
如今,為了能夠博取利益最大化,很多的影視出品公司不遺余力地宣傳自己的產(chǎn)品,然而,良莠不齊的作品,其實非常需要我們媒體的慧眼來分辨之后,向受眾發(fā)聲。而不該只憑著幾分鐘的片花、梗概,甚至是根本沒看過全部作品,就盲目替人家代言。這樣,不僅降低了我們媒體自身的公信力,還很容易傻乎乎地成為人家的槍手,反倒被大眾看不起。endprint
最后,送上一句,忽悠者,請自重。
李雄峰
快錢容易掙提升實力難
不可否認,眼下電視真人秀綜藝節(jié)目已經(jīng)成為造星的一條捷徑。參加一檔現(xiàn)象級的真人秀,不僅可以使不少明星火速躥紅,從三、四線躍至一線,還讓一些早已過氣的明星“梅開二度”再次翻紅。真人秀類型眾多、層出不窮,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娛樂大咖”不斷加入。林青霞、周杰倫、陳坤、范冰冰……這些堪稱功成名就的歌壇、影壇一哥一姐們的“示范”,似乎更加印證了真人秀節(jié)目對于明星的吸引力。
毋庸諱言,對于明星來說,參加真人秀節(jié)目的確好處多多,不但可以組團結(jié)隊游山玩水,增加媒體曝光率,本色出演展現(xiàn)真性情,關(guān)鍵是收入還很可觀。據(jù)說,一位一線大咖參加一季真人秀的報酬早已超過8位數(shù),真可謂是“玩著就把錢掙了”。這么好的事,何樂而不為?
但凡事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的。真人秀作為一種娛樂節(jié)目,其本質(zhì)就是一種“電視快餐”,是商業(yè)驅(qū)動下的快消品,文藝含量很低。可以說,在這樣的節(jié)目形態(tài)中,觀眾很難從中獲得營養(yǎng),明星作為“快餐師傅”也很難得到實力的提升。時間越久,參加的節(jié)目一多,其公眾人設(shè)也會悄然定型。
拿鄧超來說,在早前的《少年天子》、《幸福像花兒一樣》、《甜蜜蜜》等影視作品中,他也算是演技和外形并存的小生,但自從參加了《奔跑吧》后,他就與“屏幕諧星”畫上了等號——自導自演的電影《分手大師》、《惡棍天使》走的都是浮夸路線,在微博也不斷鞏固著這一形象,像《烈日灼心》中那樣沉郁復雜的角色離他越來越遠。對于鄧超的這種轉(zhuǎn)變,在藝術(shù)上有標準、有追求的嚴肅導演們看來,恐怕是相當惋惜的。
事實上,面對真人秀節(jié)目的火爆,持冷靜態(tài)度的明星也不在少數(shù),內(nèi)地影壇一哥葛優(yōu),國內(nèi)重量級獎項都拿了一遍之外,還獲封戛納電影節(jié)影帝。葛優(yōu)一向是真人秀的熱門人選,但對于諸多的節(jié)目邀約他全部予以拒絕。他表示,一旦接了這樣的活,節(jié)目組一定會為了收視率對自己各種折騰,這會不可避免地對自己造成過度消費。這樣的謹慎不僅是娛樂圈老江湖所特有的,胡歌、霍建華等新生代的實力演員雖然也有著巨大的粉絲號召力,但也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一檔真人秀娛樂節(jié)目。他們的堅守證明了,一個在藝術(shù)上有追求、有標準的明星,一定不會為了短期的眼前的一點商業(yè)所得,而過度地消費自己。
李雪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