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琳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獨李鎮(zhèn)中學 陜西 咸陽 713811)
先來看一下2010年陜西省中考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這里,躍動著鮮活的生命;這里,演繹著動人的故事;這里,展示著多彩的生活……
請以“在這里”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透露人名、校名。
這是一道全命題作文,考察目的在于力圖關注學生獨特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閃光點,以形成崇尚美好、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從表達方式看,側重記敘,有利于抒寫真情實感。
考生答卷情況簡析:主要從是否切題 、語言功底和書寫質量三個方面作綜合評判,兼顧結構,但不刻意強調。多數(shù)考生語言素質基本合格,能達到“文從字順”的占85%以上;45分以上作文都是靠“感情真摯”取勝。
那么,喚醒每個學生沉睡的人格,引導他們愿意在自己的作文中寫真話、抒真情就成了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作文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
怎樣才能讓學生們愿意在自己的作文中寫真話、抒真情呢?這是許多語文老師一直困惑的問題。
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在引導學生寫真話作文方面積累了一些小小的經(jīng)驗,在這里與大家研討:
首先,要讓學生有可寫的素材。
我曾經(jīng)給學生們出了一道這樣的仿句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聆聽美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顆感觸美的心靈。。。。。。”真正的目的就是想于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同樣,學生的生活中寫作的素材也是隨處都有的,我們語文老師,必須得讓學生堅信一點:如果你愿意,你不用害怕沒什么可寫。
其次,得讓學生愿意甚至喜歡動筆去寫。
兩年來,我一直堅持讓學生們寫周記,即便是我再沒有時間去詳細批閱他們的周記,我都會想辦法讓每一個學生在周一按時上交周記。事實是,在我沒有堅持每次詳批周記的這一段時間里,仍然有一半的學生能夠做到每一周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周記。究其原因,用一位學生的話說說,就是:“我已經(jīng)喜歡上寫周記了,這已經(jīng)成了我的一種習慣。用文字來記錄自己的青春,用文字來記錄自己的成長,用文字來記錄自己的心靈,何樂而不為?”多好的回答,簡單的讓人感動。
第三,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讀者”。
這里的“讀者”,就是老師。你一定很詫異,寫好作文與讀者有什么關系?我認為,學生愿不愿意寫好作文,與“讀者”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身為語文老師,和其他科目的老師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你只要愿意和學生們交心,學生們就一定也愿意把自己的一顆心也交給你,他們除了在課堂上好好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考場上考個好成績作為對你的回報以外,還愿意和你在作文或周記里進行心靈的溝通,而這些,正是語文老師以外科目的老師享受不到的樂趣。作為老師,你如果愿意和他們心交心了,你還擔心換不來學生的真心嗎?
第四:周記批閱可只寫心語不寫批語。
在批周記的時候,我會放下自己的架子,以一位朋友的身份來讀學生的日記,傾聽他們的心聲,并留下心語和他們一起感受青春的美好。記得有一個學生在周記中這樣寫道:“我們的語文老師說‘一個人最高貴的就是應該有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而我們的語文老師的人格魅力恰恰就是:我雖然不敢冒犯她,但我總想在周記里對她說真話……”
班里有幾個不愛寫作,但迫于我這個語文老師的震懾力,又不得不按時交作文或周記的學生,對于他們,我的秘訣就是:不談寫作,只談做人。抓住每個機會去贊美他們的進步和優(yōu)點;甚至愿意傾聽他們傾吐煩惱,從而讓他們感到語文老師很信任他們很喜歡他們,他們因而也愿意走近我,親近我。也許正是一周又一周耐心的表揚和溝通,我們和他們(這些以往的特殊學生)都非常盼望交周記和講評周記的日子。
以上是我在平時作文教學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雖然見效很慢,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了,學生就會養(yǎng)成寫真話作文的習慣。只有學生學會寫真話作文了,學生才能體會到作文的快樂,學生的作文水平才會在某一時刻,突然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