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俊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土城鎮(zhèn)白雞小學 湖北 十堰 442115)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進行有效的滲透,是許多學者一直在探討和研究的事情。目前我們普遍了解到的分為以下幾種:(1)讀經(jīng)典;(2)加強古詩詞誦讀;(3)豐富教學選材內(nèi)容;(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5)聯(lián)系生活進行教學;(6)利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情感。以上皆是已經(jīng)存在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但本文著力于創(chuàng)新,希望能探索出更多有實效性的教學方式,讓傳統(tǒng)文化真正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1)集中識字,識寫分開。集中識字就是讓學生集中在短時間內(nèi)認識一批字,以此來滿足學生需要閱讀的識字量,讓學生能夠不受識字的影響,盡情的進行閱讀。而學高年級學生閱讀的欲望很強烈,如果識字和寫字一起來進行,就會讓教學的速度減慢許多,這樣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可以采用識寫分開教學,先集中識字,在學生掌握了基本閱讀的識字量以后,再進行寫字的教學,這樣既不會影響學生的閱讀,還能減輕寫字教學的壓力。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前期的識字教學不必緊隨教材,只要能達成教學目標就可。例如,筆者在教學時,會采用《三字經(jīng)》、《千字文》、《百家姓》這些中國具有傳統(tǒng)文化傳承意義的蒙學教材。利用多媒體,先導入書本內(nèi)容,然后帶領學生進行識字的朗讀教學。先讓學生把不會的標記上拼音,然后讓學生每天在課前進行朗讀。這樣不僅能增長學生識字數(shù)量,還能讓學生了解一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2)字理識字。字理識字就是指用造字法來進行漢字的教學。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圖示教學讓學生理解文字的含義,然后在通過歷史以及文化的講解讓學生知道文字背后的故事,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圈,能夠較為輕松的理解文字,同時還能理解文字背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這樣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的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家”字的時,筆者利用多媒體,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讓學生先觀看圖示,然后講解:“宀”是房屋的意思,“豕”指的是豬。房子里有豬,說明我國古代主要以馴養(yǎng)豬為主。最初,我們的祖先是把房子架在樹上的,后蓋木為屋。屋一般分為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牲畜,目的是防止野獸的襲擊,所以養(yǎng)豬的地方也住著人,也就是有“人家”標志。
“素讀”是對我國古代私塾授課方式的定義,指不理解文本,只是進行朗讀,直到能夠爛熟于心?!八刈x”具有三個特點:(1)只讀經(jīng)典文集,必須是正能量的東西;(2)不求理解,只求熟讀;(3)不過分急于求成,以儲備為主。用以上三點來達到“讀書破萬卷”之目的。在小學高段,學生所能理解許多內(nèi)容,但還是能力有限,我們就可以通過“素讀”這種不求深入理解的方式,讓學生朗讀大量的文學作品。
例如,筆者在教學時一般會選擇經(jīng)典的文本讓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素讀。畢竟學生精力有限,所以筆者精良選擇不僅幫助學生識字,還能在字里行間教會學生許多道理。如《聲律啟蒙》,筆者就會讓學生進行素讀,還會特意找出:“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輒凈手”、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觀山對玩水,綠樹對蒼松。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鳴蛩……讓學生學習反復閱讀,體會其中做人的道理。素讀方式的選擇,筆者選擇的是分組素讀,分男女生巡回接力或是互問互答,讓學生在“斗趣”中,進行朗讀。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不僅可以引用涵蓋了教育思想、行為、規(guī)范的《論語》、《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還可以融入上文提到的《聲律啟蒙》還有《笠翁對韻》這類聲律韻的內(nèi)容,利用其聲韻協(xié)調(diào)、朗朗上口等特點,幫助學生從中得到語音、詞匯和修辭的提升。
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還需要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多種文化的同時滲透,來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例如,筆者在《元日》教學時,給學生講述了許多中國春節(jié)的習俗,用這些引發(fā)學生的共鳴,然后給學生講述了“年”、“門神”、“春聯(lián)”的來歷。告訴學生“元”是第一的意思,所以新年第一天是“元日”。課后筆者還讓學生自己找尋與春節(jié)有關的詩句,讓學生嘗試遷移學習。這種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教學方式,更能夠受到學生喜愛,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最為偉大的智慧結晶,需要我們更好的去理解和傳承。漢語文教學承載著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文化使命,小學的語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基礎階段就開始為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打下基礎,能夠良好的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滲透進語文教學,并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