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義市振興街小學 山西孝義 032300)
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成為了每個人都應具備的技能。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中也加入了信息技術這一門學科。教師應注重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讓學生們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盎锇榻虒W”是一種學生之間合作教學的授課模式,把學生之間的同學關系轉(zhuǎn)變?yōu)椤皫熒P系”,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減輕教師的壓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1.教師方面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采取“伙伴教學”可以減輕教師的授課壓力,在學生閱讀教材后,教師可以通過一次操作示范及知識講解讓學生對課程進行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此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伙伴教學”的方式來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也通過了這種方式來減輕了課堂任務量?!盎锇榻虒W”通過學生內(nèi)部互幫互助來解決問題,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來向教師請教,避免了課堂時間的浪費和教師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無暇分身解決的困擾,為教師了提供便利[1]。
2.學生方面
“伙伴教學”使學生們遇到困難都可以得到解答,在以往傳統(tǒng)模式授課中,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往往解決途徑只有向教師詢問一個途徑,教師因為時間的關系不能及時的解答每一位學生的困難,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而通過這種模式學生們遇到困難都能及時解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伙伴教學”還能提升“師生”雙方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在“伙伴教學中”中作為教師的一方可以通過幫助同學解答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在為同學答疑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而作為學生的一方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師生”授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一同思考和探究所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雙方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同樣也可以增加同學之間的友情,在“伙伴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心同學,互幫互助的品格,讓同學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2]。
1.學生個體差異存在
在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也是主要問題之一。學生們由于家庭條件、成長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對計算機的認識都不同。有的學生很早就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可以獨自熟練完成教師所安排的教學內(nèi)容,而有的學生沒接觸過信息技術知識,對計算機的操作一竅不通。學習興趣的不同也是存在差異的原因之一,因為這個原因?qū)W生對這門課程的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表現(xiàn)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有的同學則興致不高。在這些差異的影響下,教師如果采用同一內(nèi)容,進行集體授課的話,勢必會造成更大的差異,但是面對幾十個學生,教師針對不同學生進行逐一講解是不可能的。根據(jù)這種該情況,教師就要轉(zhuǎn)變教學方法采取“伙伴教學”,挑選基礎好的同學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2.現(xiàn)有教學條件要求
我國中小學的班級都由幾十名學生組成,在教學過程中一個教師面對數(shù)額如此多的學生根本無暇顧及。因為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在課堂上有的同學很快的就完成教師安排的操作任務,有的同學則會遇見各種困難,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有針對性的解決所有同學的問題是不可能的,僅憑教師個人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發(fā)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效率。
1.明確教學內(nèi)容
教師在開展“伙伴教學”時應對課程內(nèi)容做出明確安排,確定“伙伴教學”中扮演教師角色的同學要在什么時間教什么內(nèi)容。通常情況下,伙伴教師應在課后對同學在本節(jié)課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不明白的地方進行講解。如果在課堂上遇到一些細小的問題,伙伴教師很難一下指出的情況下應尋求教師幫助,以免浪費學生的上機時間[3]。
2.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可以根據(jù)整個班級的整體情況為“伙伴教學”中的師生制定目標,增強學生們的上進心。例如,教師可以要求伙伴教師幫助同學在一定時間內(nèi)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伙伴師生通過完成教師安排的一個個小目標,慢慢達到使落后的學生趕上其他同學的進度的大目標。教師通過制定目標這一方法激勵學生更好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榮譽感。
3.注意教學總結
教師在“伙伴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觀察,及時掌握學生知識了解情況,以便于在遇到問題時教師能夠能及時解決。當落后的同學成績進步可以趕上其他同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解除學生的伙伴教師,并對幫助同學的伙伴教師進行表揚;當受助學生進步慢時,教師根據(jù)情況更換伙伴教師;當伙伴教師成績下降時,教師應從中找到原因,幫助學生學習成績提高。
“伙伴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達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減少教師壓力的目的,讓學生遇到困難時都能得到針對性的解決。在實行這種輔助教學模式的同時教師也不可過于放松對學習成績落后同學的關注,應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有問題及時做出調(diào)整,保證所有同學在“伙伴教學”的過程里都能從中得到成長,從而更好的完成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的各項素質(zhì)都能獲得提升。
[1]王藝曉. 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電腦與電信,2012,(04):64-65.
[2]方佳誠.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J]. 江蘇教育研究,2017,(Z4):37-42.
[3]孛鵬慧. 農(nóng)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分析與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2014,(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