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臺區(qū)西營城中心校 吉林長春 130524)
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首先都必須確定研究的中心問題。教育科研的選題是教育科研的起點,是整個研究工作中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一步。題選得好,方向對頭,可以捷足先登,后來居上,突破一點,帶動全盤,否則,可能事倍功半,勞而無獲?!罢n題”即是一個問題。青年教師要注意問題意識,這里所說的問題不是“事故”,而是困惑、不解。它要求我們從教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教育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并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yōu)化方向發(fā)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水平得到提高。不過,青年教師還要走出“微型課題”研究泛教學化誤區(qū)。論題選擇行動研究不僅僅是對教學的一般性思考和感想,它需要經(jīng)歷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等環(huán)節(jié)研究的過程,包含著“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反駁假設、提出新的問題”四個步驟,要通過教育實踐檢驗假設,并不斷修正已有的解釋,形成新的見解,從而提升教育教學效果。課題的結論和論文的發(fā)表只是教師教科研活動的一種表達方式,但這種只停留在文字上的成果并不是教科研本身,更不能成為教科研唯一的目標。教育科學研究是通過科研課題來實現(xiàn)的。青年教師最重要的教科研成果應該體現(xiàn)為全面成長和進步的過程。
教育科研是在做好過程的基礎上追求更好的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有了新的問題,才讓我們有進行研究的意識。在這方面從以下幾個方面舉例來談:
以教書育人為職業(yè)的教師,本來就是最應該閱讀的群體。此次課程改革,無論是課程結構的調整、國家課程標準的制定,還是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教科書的改變,無不滲透著現(xiàn)代教育的新理念。如果沒有對新課程理念的透徹理解,就很難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就無從談起。比如,教材中有許多“留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發(fā)揮無限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這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教師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武裝頭腦,只有認真領會了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視角。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僅靠幾本教材在課堂上打拼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閱讀,尤其是專業(yè)閱讀。
“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是教學反思的基礎,尤其是當理論用于實踐,相互碰撞又一時難以融合時出現(xiàn)的真問題、真困惑,更值得認真反思。 教科研要根植于課堂教學實踐,一線青年教師開展教科研最適合的研究應當是“實踐加反思型的研究”。教育理論、教學原理,只有在實踐中接受檢驗,才能深刻理解,運用自如,才能生成新的理論和觀點;只有反復深入的實踐,才會有豐富的經(jīng)驗,才會獲得有價值的實證,才能發(fā)現(xiàn)真問題、真困惑,在此基礎上通過理論學習尋求答案,經(jīng)驗才可能上升為個人的見解或理論。青年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強化“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的意識和習慣,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要不斷地想自己的教學問題,做自己的管理工作,說自己的教育故事,講自己的教學之道;要不斷反思“教法”陳舊之處,暴露教育“困惑”之點,探尋問題解決之徑。這種以檢驗理論、尋求答案、化解困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jīng)驗為指向的豐富而深入的實踐過程,難道不是研究的過程嗎?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閉門造車,則造不出好車”。教書育人從來就不是封閉的作坊式的勞動,而是開放的互動式合作過程。教育教學中有許多規(guī)律需要教師以多樣化的合作共同發(fā)現(xiàn)和利用,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形成集體智慧。青年教師應當經(jīng)常參加校內(nèi)外組織的集中備課教研沙龍、師徒結對、校際交流、網(wǎng)絡研討等活動,養(yǎng)成與他人研究合作,與同類學科教師的研究合作,與不同學科教師的研究合作,與校外專家研究合作的習慣,借助他山之石,分享集體智慧,亮出個人見解,撞出思想火花。這種雙向、多向的交流互動,不僅是研究,而且加速了各自研究的進程。
“結果”是研究后產(chǎn)生的。回答的是變革后的績效問題,具體說明“研究的結果怎么樣”。 通俗的講結果是表明通過教育科研,解決問題中“得實惠”的問題。
“成果”是研究后形成的教育思想結果,回答的是變革后的思路和措施,具體說明“研究的結果是什么”。通俗的講成果是表明通過教育科研解決問題中“有路子”的問題。
結果是感性的:學生的變化,班風校風,教師的變化,各種獎勵,社會影響,上級評價,家長反應,媒體關注。結果通常需要通過典型材料事跡加以展示。
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概念、原理、原則等理論成果,也包括具體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術成果。
結果的影響范圍較小。結果的影響作用通常直接表現(xiàn)在研究的局部領域內(nèi)。這種影響是我們在研究問題時強調的選題的現(xiàn)實針對性得到解決的體現(xiàn)。
成果的影響范圍效廣。成果的影響作用由于其帶有一定的理論色彩、規(guī)律意義,影響的范圍較大。這種影響是我們在對帶有共性規(guī)律的研究目標與內(nèi)容解決后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
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青年教師要在教育科研過程中快速成長,注重問題意識、科學研究過程、追求科研成果,培養(yǎng)科研素養(yǎng),讓教育科研工作成為一種習慣,在科研過程中體會到科研帶來的愉悅,將科研成果同步應用于實踐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