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德
(福建省晉江市季延中學 福建 晉江 362200)
有幸參加培元中學面向泉州市的開放周活動。我和培元中學的林惠敏組長就《政府權力:依法行使》一框進行同課異構。培元中學本次開放周的主題為:實踐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課堂實效。在此指導下我進行了精心備課,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聽了林老師的課,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
根據(jù)本次開放周的主題,依據(jù)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將本課設計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學生耳熟能詳?shù)娜诵陨茞褐q引入,借助中國古代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和韓非來闡明法治思想。過渡到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引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導入本課主題:政府權力-依法行使。
第二部分:以《城管執(zhí)法》材料為背景設置了問題探究:以上信息反映出城管執(zhí)法過程中存在突出問題?會產生什么危害?對政府依法行使權力有何具體要求?
第三部分:依托教材的廈門市的PX項目為背景,同時查找材料,拓展了該事件中廈門市民的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xiàn)。設置了問題探究:廈門PX項目事件從博弈到妥協(xié),再到充分合作,留下了政府和民眾互動的經典范例。
對于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的理解,把依法行政置于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穿越時空,借用古代名人名言的法治思想既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激發(fā)學生對黨的治國理念的政治認同;因為核心素養(yǎng):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要求。我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在講解政府審慎用權時,增加了公民積極參與決策和監(jiān)督的篇幅,引導學生體會正確處理公民與政府的關系的必要性。反思以往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處理,個人認為本節(jié)課立意更高,內容更加充實,這正是得益于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和貫徹。
“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并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蘇霍姆林斯基)政治科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引用揭示丑惡面的案例、針砭時弊。本節(jié)課設計了城管暴力執(zhí)法的問題,希望通過反證法來說明用濫用權力的危害,引導學生加深對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然而,在之前本校的教學實踐中,在學生看了圖片和材料后,對城管的暴力執(zhí)法義憤填膺,甚至出現(xiàn)過激的言論。為此,在同課異構課堂上,我又補充了兩則關于城管柔性執(zhí)法和文明執(zhí)法的材料,宣傳正能量,并及時的引導學生要理性表達,支持城管的工作?;诋斍皩W生判斷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尚有欠缺,容易產生暴戾之氣和極端的行為。所以,教師在使用案例時應該注意弘揚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知識探究者?!北竟?jié)課各知識點講解我都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學生探究—生成認識—教師歸納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多的體驗、感悟、探究、實踐的機會。
采用問題探究要注意幾個問題:1、問題的設置要精準。本節(jié)課設置了兩個問題探究環(huán)節(jié):(1)以上信息反映出城管執(zhí)法過程中存在突出問題?會產生什么危害?對政府依法行使權力有何具體要求?原以為,在第一個小問中,學生可以比較容易的回答“政府沒有依法行政”,進而思考第三個小問中對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因此在第三小問,加上“依法”二字有點多余。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本校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少了“依法”,學生的回答寬泛了許多,如:政府及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對人民負責、要接受監(jiān)督等等,就是回答不到政府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的點上,學生“答非所預設”。過后思考:“政府行使權力的要求”和“政府依法行使權力(或依法行政)”的要求確實有差別。所以學生的回答不僅沒有偏題,而且是在情理之中;(2)“從中對政府行使權力有何啟示?和“從中對政府決策有何啟示?”學生的回答也很不一樣?!靶惺箼嗔Α笨梢韵蛲庋由?,而“決策”指向明確,更加具體。
2、遞進式的問題設置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如,在第一個問題探究性中,通過材料分析城管執(zhí)法中存在濫用權力,沒有依法行政的問題。順勢思考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提出對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的思考。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邏輯清晰。
3、避免虛假的問題探究和過多的問題探究。教學中有設置問題,并非就是問題探究!如,“依法行政的意義是什么?”這是個問題,但不是問題探究。問題探究必須置于一定的合理的情境之下,才能真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認同,否則只有引導學生找出課本的知識點的價值而已。過多的問題探究容易使問題探究流于形式,影響教學的實效性。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提倡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框題政府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按教材順序在依法行政的意義、政府科學民依法決策之前。教學中根據(jù)所給的情境,結合問題探究我將該知識點調整到依法行政的意義之后。林老師則根據(jù)教學情境,將該知識點調整到政府權力的行使包括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三個環(huán)節(jié)中,作為執(zhí)行的要求來切入,讓人眼前一亮,展示了林老師對教材使用的掌控力和自信。
通過教學實踐,對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體會。1、根據(jù)學生認知習慣進行的調整。2、根據(jù)所選情境材料的邏輯順序,對教材知識的重新建構。我和林老師的這節(jié)課即是根據(jù)教學情境、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進行的調整。
“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將時政熱點引入高中政治課堂既是是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更是學科的使命。
本節(jié)課是借班上課,在選材料方面有所顧慮。盡量選擇學生耳熟能詳?shù)陌咐=涍^權衡我選擇了城管執(zhí)法的事例,配合幾張城管執(zhí)法的網絡調侃漫畫,在時政材料的選擇上實在是有討巧之嫌。反觀,林老師選用食品安全問題、互聯(lián)網+、李克強總理工作報告等當下熱點作為背景。林老師選擇的材料更有時效性、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的獲取和分析難度更大。然而學生的表現(xiàn)令我刮目相看。學生回答大方,條例清晰,對材料并沒有陌生感,能夠使用“要強化市場退出機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等時政語言侃侃而談,令人印象深刻。能夠想象林老師平常對學生時政熱點教育的重視。
“故法之為道,前苦而長利?!睂嵺`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課堂實效,是艱難而有長遠益處的過程。以上是對次同構異構課活動的反思,權當拋磚引玉與諸君交流提高。